浣溪沙·春情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

鹧鸪发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

晚照虽然美丽,但它已临近黄昏的时候。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体发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

我俩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着芳香的草儿,皎洁的月儿伴着那雪白的云儿。

多少时候离去才不致痛苦悲伤。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

徐培均选注,苏轼诗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01,第159页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3-1125页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

鹧鸪发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

晚照虽然美丽,但它已临近黄昏的时候。

驻画轮:指停车。

画轮:车之美称。

倒清尊:指斟酒。

“夕阳”句:化用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体发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

我俩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着芳香的草儿,皎洁的月儿伴着那雪白的云儿。

多少时候离去才不致痛苦悲伤。

“香在”句:唐·元稹《莺莺传》写张生与莺莺幽会后。

“自疑于心,曰:‘岂其梦耶?

所可明者。

妆在臂。

香在衣。

”销魂:梁·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销魂与凝魂,同为出神之义。

”此处形容伤感。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

徐培均选注,苏轼诗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01,第159页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3-1125页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上片,写一对情人约会的幽深情景。

在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上下来的男子走进了“桃李”林。

两人约会的地方竟是如此幽静。

鹧鸪唤来女子忙把酒倒向杯中,频频举杯,蜜语阵阵,两人的绵情竟是如此难舍难分。

时间过得太快,不觉“黄昏”来临。

词人点化运用李商隐《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又描景,又传情。

不过,词人词里没有惋惜人生短暂意,有的是饱含情人的依依恋情。

词人善于从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上,景情交融,构建了一幅迷人的春情图。

  月洒桃李林,两人如人梦,梦醒已分手,神志近迷魂。

在经过大刀剪裁之后,词人把下片之墨直接倾洒在女子内心隐秘的愁情上。

曾几几何,信誓旦旦;

到如今,信物为征。

体发上的香气还留在你的衣裳上,赠给的花巾还留在你的手臂上,愁的是“几时归去不销魂?

”多少时候,不知道,只有归去方能销魂。

这结尾的故意设问句,不仅让语气富有变化,而且将女子的痴情深化一步。

  全词通篇写春景,实际上句句写恋情。

点化名句,不露痕迹,既成为词篇的不可少的结构成分,又深化了词篇的思想内涵。

情景交融,词简意深,为古代文人情歌的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23-1125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21631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