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代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

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2、 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8-69

凿开混沌(dùn)得乌金,藏蓄(xù)阳和意最深。

混沌:古代指世界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

《三五历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

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阳和:原指阳光和暖。

《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

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爝火:小火,火把。

《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

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浩浩:广大无际貌。

烘炉:大火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

这里兼含两义。

鼎,炊具;

彝,酒器。

元:通“原”,本来。

赖:依靠。

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铁石”句:意谓当铁石被消融而化为煤炭的时候,它仍有为人造福之本心。

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苍生:老百姓。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2、 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8-69

凿开混沌(dùn)得乌金,藏蓄(xù)阳和意最深。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

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

混沌:古代指世界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

《三五历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矿。

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

阳和:原指阳光和暖。

《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

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

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

爝火:小火,火把。

《庄子·逍遥游》:“日月出矣,而爝火不熄。

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浩浩:广大无际貌。

烘炉:大火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

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

这里兼含两义。

鼎,炊具;

彝,酒器。

元:通“原”,本来。

赖:依靠。

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铁石”句:意谓当铁石被消融而化为煤炭的时候,它仍有为人造福之本心。

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

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苍生:老百姓。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6-317 2、 高濯缨.明诗三百首.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68-69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

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

“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

“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

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第四句:“但愿苍生俱饱暖”,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

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综上:   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

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

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

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

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参考资料: 1、 于谦研究会编:《于谦集》《于谦研究资料长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821193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