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作者: 张先 朝代: 宋代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

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

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

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

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

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

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第26页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参差:高低不齐。

霁(jì)山:雨后山色。

溶漾(róng 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

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

迟:缓缓。

鉴:镜子。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

此处借指歌女。

浅声:轻婉歌声。

双唱:双双唱起。

深色:加深颜色。

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障面:遮面。

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

翠:指绿荷。

阴:阴凉。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第26页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

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

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

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

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参差:高低不齐。

霁(jì)山:雨后山色。

溶漾(róng 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

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

迟:缓缓。

鉴:镜子。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

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

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

此处借指歌女。

浅声:轻婉歌声。

双唱:双双唱起。

深色:加深颜色。

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障面:遮面。

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

翠:指绿荷。

阴:阴凉。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第26页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

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

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

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

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

“水天溶漾画桡迟。

”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

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

画桡,指画船。

迟,谓缓行。

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

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

“人影鉴中移。

”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

“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

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

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

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

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

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

“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

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

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

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

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

分得翠阴归。

”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

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

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

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4886995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