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钩·送春

作者: 晁补之 朝代: 宋代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春辞我,向何处?

怪草草、夜来风雨。

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

春自未曾归去。

  这首词抒写春恨。

上片着力描写留春无计的遗憾,下片写寻春而觅得的欣慰之情。

  “春辞我,向何处?

”这二句起首便设问,这一方面为下面的感叹找到一个适当的喷射口,另一方面又为下片寻觅春的归路设下伏笔。

  “怪草草、夜来风雨”与“春辞我”相呼应,词人说:春啊!

你为什么要辞我而去呢?

你为何去得又是那样草草匆忙呢?

既不打招呼,又毫无留恋,便这样匆匆走了。

“夜来风雨”似乎是在回答一二句的诘问,实际上只是点明了春归的缘由和去向:春啊!

你是被夜来的横雨狂风挟持而去了吧!

这横风狂雨既指自然界的“夜来风雨”,也可指政治的雷雨风暴。

词人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他曾有过几度宦海浮沉颠沛的经历,因而不管是实写还是虚写,这“夜来风雨”送春归的意象,总包含着诗人自己命运的影子,是宦海中的风风雨雨,草草地送走了诗人的青春年华。

这表达了词人对“春去也,太匆匆”的留恋、怨怼与惋惜之情。

  “一簪华发”几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情,正由于青春草草而逝才落得今朝“一簪华发”。

这“一簪华发”不仅意味着年龄的衰老,青丝成雪,而且还包含着饱经沧桑、遍尝忧患的内涵。

由此,下句的“少欢饶恨”则是自然而然的了。

春光是留不住的,从而青春也是难以挽回的。

这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憾恨。

  下片,词人的情绪心态却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春回常恨寻无路”是情绪上的过渡,对上片抒写的情景是一个形象的总括,而“常”“路”二字却为下文的词句进行了铺垫:“常恨”意味着往昔,而今将有一种新的心境产生,往昔的“无路”即暗示着今朝的有路,这样词作便极为自然地过渡到下句。

  “试向我、小园徐步,”这里“试”与“无路”紧密相连,正因为“无路”而企求“有路”,才“试”着前去探索。

“试向我”中的“我”字,强调了只有在“我”自己惨淡经营的园地里才有永恒的春色,这正是一种象征性的暗示。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紧承上句,十分形象传神地显现了词人的小园中,春光永驻的景象。

一栏鲜艳娇嫩的芍药花倚风而立,含露而开,仪态万方,艳丽异常。

这里“倚风”,写出了芍药绰约飘洒的风姿,“含露”画出了它鲜润欲滴的妩媚。

那临风摇曳含露而开的芍药花,不正是春天的极富情趣的象征吗?

不也正是词人理想、希望、事业、追求的写照吗?

不也正是一个纯洁无瑕的美的缩影吗?

  “春自未曾归去”紧承前两句,词人以芍药花作为不凋的春光的标志,由“倚风含露”的“一栏红药”联想到“春自未曾归去”便显得十分自然,毫无矫饰之处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5165956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