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文注赏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江:指长江。
赤栏桥:在安徽合肥。
姜夔《淡黄柳》词序:“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惹:即偌,犹言在此。
无恙,无疾无忧,这里指旅途平安。
著:加上。
亲札:亲笔写的书信。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一咏一觞:王羲之《兰亭集序》:“一咏一觞,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里指有谁来同饮酒赋诗。
书册:即书籍。
这句说,不能为国建立功业,辜负了一生读书的志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
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
从今日日在南楼,鬓自此时白。
一咏一觞谁共,负平生书册。
这首词是吕渭老南渡平安抵达后,写给友人的。
词作上片写抵达江南,并报平安。
“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开首二句写实,点明渡江时的季节、气候和到达地点。
雪花飞扬之时,当正值寒冬季节,而此时冒雪渡江,可见当时情况比较紧急,这反映了靖康之乱后的动荡局面。
“赤栏桥”,有红色栏干的桥。
这里可能指具体地名。
据姜夔《淡黄柳》词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栏桥之西。
”即在安徽合肥,可参考。
三、四句“惹报布帆无恙,著两行亲札”,为倒装。
即到达后立刻写封简短信札,向友人报告平安,以免他们挂念。
“布帆”,布制的船帆。
“布帆无恙”,旅途平安,没出事故。
《晋书·顾恺之传》载:“(殷)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
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李白《秋下荆门》诗有“霜落型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句。
“无恙”,无忧无疾,这里指旅途平安。
“惹报”,有的选本和分析文章作“为报”。
“为报”易释。
但不知据何版本,故仍据《全宋词》作“惹报”。
“惹”,同“偌”,如此,这样。
即紧承第二句句意:这样已平安抵达江南,就赶紧写信报平安。
“两行”,表示信极短,不及谈及别事。
词作上片语虽平实简洁,感情却深沉真诚。
词作下片抒发悲伤懊悔的心情。
首句“从今日日在南楼”中“从今”二字,带有绝决、失意的意味,与上片首句遥相呼应。
渡江南来,颠沛流离,中原沦于敌手,何日能再回去?
“日日在南楼”,用“日日”加以强调,从今以后,天天都要栖息在南方。
“南楼”,本系庾亮故事,泛指好友欢聚之处,这里是指词人在南方的住处。
“发自此时白”,“发白”,有自然生理的原因,而这里上承“从今”,下又用“自此时”加以强调,内涵就较为复杂了。
结末二句,就是对“发白”原因的说明。
“一咏一觞谁共”,“一咏一觞”,指赋诗饮酒。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永足以畅叙友情。
”“谁”,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句是说自己来到江南,与友人天各一方,而目前战乱频仍,障碍重重,何日能重相聚赋诗饮酒,互诉衷肠呢?
此为“发白”的原因之一。
“负平生书册”,“书册”上加“平生”二字,是说辜负自己读了一辈子书,却无法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古时文人读书,多抱有“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理想,而处于北宋沦亡,南宋偏安,主和派掌权,金人虎视眈眈之际,理想终成泡影。
这是“发白”的原因之二,实际是主要原因。
词作下片语气沉重,悲懑与懊悔之情交织。
全词虽简短,内涵却极丰富,感情强烈深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056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