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作者: 陈亮 朝代: 宋代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

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

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

口衔香泥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香四发。

绿肥红瘦人愁煞。

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

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383页 2、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631页 3、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3: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07:第914页 4、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907页 5、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907-908页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潇潇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风”、“雨”。

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

这两句里的“风”和“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了全篇词意。

“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

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

这里的“泥”承第二句“萧萧雨”,“落花”承第一句“东风荡飏”而来。

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

”在此词人虽然只取了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

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

用“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十分形象传神,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春也如人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

结尾两句“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

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闹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

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了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

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06:第3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43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225767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