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梅 文翻注译赏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31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