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立春日 文翻注译赏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3页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
”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浑:全然。
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
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又一说,称五辛盘。
《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故苏拭《立春日小集戏辛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更:何况。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3页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niǎo)袅春幡(fān)。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gān)荐酒,更传青韭(jiǔ)堆盘?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全然。
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
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
又一说,称五辛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更:何况。
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
群臣莫解。
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 :中国书店 ,2006-01 :第3页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
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
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
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
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
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
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
“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
“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
“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
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
“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
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
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
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
“生怕”,即“甚怕”。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
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32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