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独游西岩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辛弃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第101页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

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怜:爱怜,喜欢。

岁晚:指寒冬腊月。

太寒生:比较寒冷。

生:语尾助词,无义。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

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辛弃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第101页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耸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听召唤,还会有谁喜欢欣赏你呢?

岁暮寒冬,常到山中溪边来吧。

偃蹇(yǎn jiǎn):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

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怜:爱怜,喜欢。

岁晚:指寒冬腊月。

太寒生:比较寒冷。

生:语尾助词,无义。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山尖一轮明月悄悄升起,才发现它早已从地平线升起,眼下已是高悬中天,遍洒银辉照大地的景象。

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静听我朗诵的《离骚》。

离骚:指战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

骚,愁也。

”《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辛弃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第101页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

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

“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

一笔两意,巧妙之极。

而以“谁怜汝”这一问,更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

此处的山与人,已在感情上合二为一。

“岁晚”一句,也是既写山,又写人。

如是写山,指山逢寒冬;

如是写人,则指人的老大。

这样双绾之后,“太寒生”就成了词人的心理自感,和对于山的移情了。

既然山被词人赋予了这样充分的灵性甚至可说是人性,那么,上片末句冲出青山“唤我溪边住”的语句,就不再突兀丽矫情。

两位岁寒之友因品格相似而思谋相伴,简直再合情理不过。

  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

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

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

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因为被词人读《离骚》的声音所打动和吸引。

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因为他巧用月影以替代月亮,听他读书的明月,实不过是清溪里的月影。

这样的巧用,显示出他专注于读《离骚》的激愤心情。

因专心读书,他再无心仰望天空。

偶尔一瞥眼前,只见溪中之月凝止不动,似在入神而听。

另外,这里的“夜夜”一语,又将前句瞬间的“明月来”化为夜夜的“明月来”,使词人读《离骚》的行为,不再是一个瞬息性行为,而在重复、延长中加深了它的意义,加强了它所含有的词人感情的勃郁愤懑色彩。

夜夜如此,长夜如此,这读《离骚》的人,他的情感强度就不待测量而后知了。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修辞手法运用得最密的作品,如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等。

而它们也使此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人妙,在情感风味上厚重而含蓄。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编著,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第336·337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42666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