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

作者: 刘方平 朝代: 唐代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莺啼声稀稀落落,应和着我的阵阵低泣。

扯起珠帘,扑面央入满眼芳草。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一阵东风从小院里吹过;

千万条柳枝便如同千万缕离情,一条一缕都向西指;

那迢迢的西陲啊,正是爱人守戍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176 2、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二线装书局,2002.01:462 3、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59页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

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

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

春暮莺稀,故谓“残莺”。

“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

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

“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 “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

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

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

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

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

“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

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

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35-336页 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224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6521776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