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

作者: 陈师道 朝代: 宋代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

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

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

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

白虹:指钱塘江潮。

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

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

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

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

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

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

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

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

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

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

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

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

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

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

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 编著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 ,2009-10-1 :第130-132页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030944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