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行

作者: 刘希夷 朝代: 唐代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

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

娼家美女郁金香,飞来飞去公子傍。

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

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

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天津桥”在洛阳西南洛水上,是唐人春游最繁华的景点之一。

刘希夷此诗从天津桥写起,因为天津桥下洛水是清澈的,春来尤其碧绿可爱。

诗中“阳春水”的铸辞,引人入胜。

与“天津桥下阳春水”对举的,是“天津桥上繁华子”,即纨绔公子——青春年少的人。

以下略写马嘶入云以见兴致后,就巧妙地将春水与少年,揉合于倒影的描写:“人影动摇绿波里。

”   意象飘逸,如镜花水月之虚幻。

这种梦幻般的色彩,对诗中所写的快乐短暂的人生,起到点染之功。

紧接写水中(或岸上)的砂,和倒映水中的云霞,以陪衬人影。

词藻华丽,分别融合化用了“始镜底以如玉,终积岸而成沙”(谢灵运)的赋句和“(锦)文似云霞”(《拾遗记》)的文句,又以顶针的辞格衔接上文,意象、词采、声韵皆美。

这段关于东都之春的描绘,最后落在宫门内外的碧树与春花。

梁简文帝曾有诗道:   “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

”诗人以赞叹不绝于口的排比句式出之:“可怜杨柳伤心树!

可怜桃李断肠花!

”“伤心”、“断肠”的固然来自好景不长,以及与杨柳、桃李有关的其它联想。

但诗人连呼可爱,又似乎是喜极之辞。

或者,他此刻“已从美的暂促性中认识了玄学家所谓的‘永恒’——一个最缥缈,又最实在,令人惊喜,又令人震怖的存在。

”(闻一多)这种富于柔情的彻悟和动人春色本身,都能撩起无限暇思。

  春游意兴已足,公子将归何处;

“此日遨游邀美女,此时歌舞入娼家。

”诗人将人间的艳遇,安排在自然界的春意中,构思是巧妙的。

效果是双重的。

那“飞来飞去公子傍”的,可能是“郁金香”,也可能是“歌舞”,语义双关。

满堂氛氲,舞姿妙曼,公子必已心醉目迷了。

诗人这时用两句分别描绘华堂景物和美人的花容月貌,“的的(明亮)珠帘白日映,娥娥(美好)玉颜红粉妆。

”(《古诗》“娥娥红粉妆。

”)闲中著色,有助于表现歌筵的欢乐。

“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

”在这精巧的景色穿插中,蕴含着这样的构思:成双作对的昆虫水鸟,促使恋人迅速效仿。

“蛱蝶”、“鸳鸯”为性欲蒙上了一层生物学的面纱。

“倾国倾城”、“为云为雨”两句,更是直白地暗示着情欲的放纵了。

这两个措辞直接出自汉武帝李夫人、楚王神女的故事传说,颇有狂俗的感觉,然而施诸娼家场合,又以其本色而可喜。

这种颠狂,乃是都城诗里常有的内容,而闻一多对卢照邻诗的批评:“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正可移用于此诗。

  “古来容光人所羡”以下,诗人将笔墨集中在热恋双方的山盟海誓上,拓出了一番新的境界。

前四句是公子声口,“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化用张衡《同声歌》。

但“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本是女性口吻,到陶潜《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等句,转为男性谦卑口吻,便是一个创造。

此诗则既沿陶诗作男性口吻,又如张作只写两愿。

“愿为明镜分娇面”的构想尤妙不可言。

不说“观”娇面,实则已包含化镜观面的献身之意,又兼有“分”享女方对美的自我陶醉之意,充分表达了爱的情愫。

“与君相向转相亲”六句是艺妓的答辞,总括起来八个字:永远相爱,同生共死。

梁代王僧孺诗云:“妾意在寒松,君心若朝槿。

”意在怨恨男方之恋情如木槿,朝花暮落,不像己心如松树耐寒持久。

这首诗反用其意作“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

末二句意思是在生愿结百年之好,死后也愿同化北邙飞尘。

“百年——千秋——万古”,既有递进,更增加了夸饰的色彩。

沈德潜评此节为“公子惑于声色而娼家以诳语答之。

”(《唐诗别裁》)   如果与《长安古意》比较,《公子行》却别有一种倩丽风流,这首诗对仗工丽,上下蝉联。

在对叠律的运用上,穷极变化,尤有特色。

诗中使用最多的是叠首换尾的排比句式,一般用于段落的起结处及对话中(“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形成一种特殊的顿挫,又造成重复中求变化和一气贯注的韵调。

此外,各种带有复叠的对仗句也逐步可见。

此外还有顶针格(如第四、五句衔接)和前分后总格(“美女”、“娼家”分合的三句)的巧妙使用。

这些都有助于全诗形成一种明珠走盘的音情,为这首春歌增添了不少风姿。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6-39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458856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