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吴松江

作者: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太阳西斜,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

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

它们不时地弯起一只脚,静静地单足站在船窗边,似乎在聆听着吟诵。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18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36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孤吟:独自吟咏。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鹭鸶(lù sī):又叫鸬鹚,一种水鸟。

我意:作者心中所想的心事。

翘足:举足,抬起脚来。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18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36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太阳西斜,光亮洒落到搭着稀疏的苇蓬的小船里。

我独自吟诗了大半天却还是没有过江。

孤吟:独自吟咏。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能够理解我心意的恐怕只有江面上的鹭鸶鸟了。

它们不时地弯起一只脚,静静地单足站在船窗边,似乎在聆听着吟诵。

鹭鸶(lù sī):又叫鸬鹚,一种水鸟。

我意:作者心中所想的心事。

翘足:举足,抬起脚来。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18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36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这首小诗遣词用字极为平易简淡,状物抒情活泼生动。

它出现在“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宋初,尤为难得,也传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精神情趣。

  第一、二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斜照,江面上飘着一只搭有苇蓬的小船,“半日”说明小船已经飘荡很久了,坐在船舱里的诗人通过蓬顶透下的日光,也知道天色已晚,时近黄昏。

从江面的吟诵声中可以看出,此刻诗人既无意过江又不急于返岸。

这吟诵声在这风平浪静、薄雾降临的江面上显得格外清晰。

无人欣赏与唱和,是那样的孤寂,从而看出江面只有作者一人一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有声的图画,画面孤寂而冷清。

  第三、四两句,写尽诗人孤独之感,那一只只单足翘立、曲颈对窗的鹭鸶,仿佛理解人情、通晓事理。

他们静静地伫立着,不时伸头探脑窥视者船舱里的诗人,似乎在聆听诗人吟诵。

伴随着诗人泛舟,诗人于是对它们倾诉衷肠。

诗人之“意”就是直道而行及“成败观千古,施张在思维”(《滴居感事》)的抱负,“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三黜赋》)的决心,以及“薄宦苦流离,壮年心更衰”(《春日官舍偶题》)的苦闷等,诗人的“意”是复杂的,而这里用“唯有”二字重重勾勒,则他人不知“我意”,不言而喻。

愤懑之气、寂寞之心见于言外。

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寻味余地。

同时鹭鸶便是诗人的知音,所以他逗留船上半日孤吟未过江,他要把所有的“意”向鹭鸶倾诉。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诗人的这种写法正符合此刻他的心境。

后两句通过写鹭鸶对他有情,从而表现他对鹭鸶的喜爱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正反映了人世对他的无情以及孤独的处境,这正是这首诗的“奇趣”之所在。

  此诗以动静结合的特点着力渲染写景,人与野禽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使诗意与画意相互生发,趣味隽永,引人无限想遐思,风格朴素而饶有风韵,自然而颇见情趣清新悦目。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7-18 2、 徐寒.《历代古诗鉴赏(中)全新校勘珍藏版 》.北京:中国书店,2011:479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503322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