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闻秋风

作者: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48-249页 . 2、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北京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 :123-124页 . 3、 范晓燕 .唐诗三百首赏译 :南方出版中心 ,2005年 :246页 .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我:秋风自称。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àn):斜视,一作“盼”。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48-249页 . 2、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北京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 :123-124页 . 3、 范晓燕 .唐诗三百首赏译 :南方出版中心 ,2005年 :246页 .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玄蝉:即秋蝉,黑褐色。

我:秋风自称。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

飕飗(sōuliú):风声。

颜状:容貌。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拳毛:攀曲的马毛。

雕:猛禽。

眄(miàn):斜视,一作“盼”。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扶病:带病。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年 :248-249页 . 2、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北京市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年 :123-124页 . 3、 范晓燕 .唐诗三百首赏译 :南方出版中心 ,2005年 :246页 .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

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

“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

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

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

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

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

“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

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

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22-824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758817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