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去似朝云无觅处。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 2、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 3、 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5、 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 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花非花,雾非雾。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如:来时。

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去似朝云无觅处。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 2、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 3、 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5、 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 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花非花,雾非雾。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前四句都是三言,由七言绝句的前两句折腰而成。

后两句仍为七言,有明显痕迹,表明是从七言绝句演变而来,用首句“花非花”为调名。

夜半来,天明去。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来如:来时。

几多时:短暂美好的。

去似朝云无觅处。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 2、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 3、 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5、 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 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

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

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

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

借“雾”为“婺”。

“婺女”即女宿星。

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

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

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

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

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

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

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是的最大特点。

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 2、 周啸天: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 3、 花非花;吴菲 -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09年 第4期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2253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