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缠道·燕子呢喃

作者: 宋祁 朝代: 宋代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

白昼忽然交长。

看园林景色。

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

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

柳叶展开宫眉。

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

我已经醉意醺醺。

还想寻找美酒。

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

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燕子呢(ní)喃(nán),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

白昼忽然交长。

看园林景色。

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

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

柳叶展开宫眉。

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

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

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

这里指柳叶如眉。

翠:指柳叶之色。

向郊原踏青,恣(zì)歌携手。

醉醺(xūn)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

我已经醉意醺醺。

还想寻找美酒。

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踏青:即游春。

恣:肆意;

尽情。

醉醺醺:形容人喝醉酒,醉得一塌糊涂的样子。

亦指半醉貌。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

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

“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

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

“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

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

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

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

“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

“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

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

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01:第155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8265529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