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毯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这费尽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松软的质地、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随便踏践。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古时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

练:亦作“湅”。

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

《周礼·天宫·染人》:“凡染,春暴练。

”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红于蓝:指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蓝,指红蓝花,箭镞锯齿形蓝色叶,夏开红黄花,可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披香殿:汉朝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毳(cuì):指鸟兽的细毛。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地衣:即地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红线毯,是南方女子经过采桑养蚕、择茧缫丝、拣丝练线、红蓝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织而织就的。

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古时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

练:亦作“湅”。

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

《周礼·天宫·染人》:“凡染,春暴练。

”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红于蓝:指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蓝,指红蓝花,箭镞锯齿形蓝色叶,夏开红黄花,可制胭脂和红色颜料。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这费尽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却被铺在宫殿地上当做地毯。

披香殿:汉朝殿名,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松软的质地、幽幽的芳香、美丽的图案无人爱惜欣赏。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美人们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随便踏践。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

毳(cuì):指鸟兽的细毛。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都不如这种丝毯柔软暖和,于是宣州岁岁上贡线毯。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宣州太守为表对上位者的尽心竭力,令织工翻新花样、精织勤献。

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线毯线厚丝多不好卷送,费就千百劳力担抬入贡。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得享高官厚禄的宣州太守怎会想到,织就一丈毯,需费千两丝,多么劳民伤财。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不要再夺走人民赖以织衣保暖的丝去织就地毯,地不知冷暖,劳苦人民却靠这生存啊。

地衣:即地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对宣州太守一类官员讨好皇帝的行为加以讽刺,又着重暴露最高统治者为了自己荒淫享乐,毫不顾惜织工的辛勤劳动而任意浪费人力物力的罪恶。

从结尾两句,可以清楚看出浪费那么多的丝和劳力去织地毯,势必导致许多人穿不上衣服。

作者在诗中对这种现象进行直接谴责,感情强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90528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