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文翻注译赏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
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
有天坛轻策。
秋日晨晓上莲峰,脚踏倚天悬崖上。
谁与放翁相为伴?
惟有天坛轻藤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
铿然杖化赤龙飞,雷雨大作群山暗。
谈笑问好雨润丰年,只笑僧徒空拖禅杖。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朱德才.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第500页 2、 程艳杰,靳艳萍.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1页
秋晓上莲峰,高蹑(niè)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
有天坛轻策。
好事近: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
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
秋晓:秋天的早晨。
莲峰:指华山。
《太平御览》引《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曰华山”。
李白《占风》第十九首:“两上莲花峰。
”此处指出词人攀登的山峰。
蹑:踩,踏。
倚天:形容极高。
放翁:陆游的号。
天坛: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绝顶,传说为轩辕祈天所。
唐司马承贞修道于此。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余往自许昌归,得天坛藤杖数十,外圆。
”策:杖,此即指藤杖。
铿(kēng)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kān)楖(jí)栗(lì)。
铿然:形容撞击的声音。
忽变赤龙飞:据晋人葛洪《神仙传》,壶公以一竹杖给费长房,费骑竹杖还家后,竹杖化为青龙。
禅龛:供奉佛像的小阁子,此泛指禅房。
楖栗:木名,可作杖,后借为杖的代称。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朱德才.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第500页 2、 程艳杰,靳艳萍.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1页
秋晓上莲峰,高蹑(niè)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
有天坛轻策。
秋日晨晓上莲峰,脚踏倚天悬崖上。
谁与放翁相为伴?
惟有天坛轻藤杖。
好事近:词牌名。
又名“钓船笛”,《张子野词》入“仙吕宫”。
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
秋晓:秋天的早晨。
莲峰:指华山。
《太平御览》引《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曰华山”。
李白《占风》第十九首:“两上莲花峰。
”此处指出词人攀登的山峰。
蹑:踩,踏。
倚天:形容极高。
放翁:陆游的号。
天坛:山名,即河南王屋山绝顶,传说为轩辕祈天所。
唐司马承贞修道于此。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余往自许昌归,得天坛藤杖数十,外圆。
”策:杖,此即指藤杖。
铿(kēng)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kān)楖(jí)栗(lì)。
铿然杖化赤龙飞,雷雨大作群山暗。
谈笑问好雨润丰年,只笑僧徒空拖禅杖。
铿然:形容撞击的声音。
忽变赤龙飞:据晋人葛洪《神仙传》,壶公以一竹杖给费长房,费骑竹杖还家后,竹杖化为青龙。
禅龛:供奉佛像的小阁子,此泛指禅房。
楖栗:木名,可作杖,后借为杖的代称。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朱德才.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第500页 2、 程艳杰,靳艳萍.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81页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谁与放翁为伴?
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
陆游作品里多次提及华山,应是因为“华山天下险”,令人神往。
《好事近》便是一篇神游之作,与其屡屡表现的家国之思不同的是,这篇词作表达了为民谋福的愿望。
上片写词人幻想的登山情形。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
”“莲”的意象常见于佛教文化,与后文提及的“禅龛楖栗”相映成趣。
前两句道明词人登莲花峰的时间是在秋天的早晨,而“倚天青壁”则形象地勾勒出莲花峰高耸入云、苍青一色的神韵,开阔了词文的意境,映照出词人旷达的胸襟。
“谁与放翁为伴?
有天坛轻策。
”此词中另一主角在此登场,即被词人称作伴侣的“天坛轻策”。
“天坛”,在传说中是天神聚会之所,可见词人不仅仅是神游,更有神话色彩。
在词人看来,取自“天坛”、由轻藤制成的拐杖,蕴涵着无穷神力,成为词人神游时的至宝。
雕鞍尚配宝马,这拐杖既是神物,其拥有者的形象也被幻化得似人又似神,但词人的想象力远不止此。
下片是词人由拐杖而生发的更加离奇的浪漫幻想。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两句化用晋人葛洪《神仙传》中关于费长房的典故。
在这里,词人将“天坛轻策”化而为龙,去施云布雨。
“铿然”二字尤言巨响声中,“天坛轻策”化而为龙,为这一转化增添了神话色彩,同时也渲染了气氛——顷刻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造就出神龙天降的应有条件。
尤其“四山黑”三字,既是说阴云低垂,遮光蔽日般笼罩,同时也烘托出神龙出现时的神秘情境。
“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楖栗”紧承前两句,写千里沃野受到神龙布雨的润泽后,辛勤一年的农民终于获得了丰收,“谈笑”二字言其轻巧简单;
相较于此,“禅龛楖栗”终日陪伴着僧众们诵经念佛,却是百无一用。
这两句是词人对佛家、僧人的嘲笑,倘与词人生平志愿相联系,说他在暗讽朝廷偏安江左,不图恢复,也不为过。
整篇词从头至尾以情景相互交替的手法写出,但是在细读之后又可以发现景语之中有情语,情语之中含景语,情景相生相系。
全词的风格浪漫恣肆,将万丈的豪情和高远的景象紧密结合,绘制了一幅激情品扬的图景。
参考资料: 1、 彭国志.豪放词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4:第80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22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wen/1/931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