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作者: 李纲 朝代: 宋代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忆秦娥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忆秦娥·水悠悠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金山寺

作者: 曾巩 朝代: 宋代

尘外岧巉鹫岭宫,架虚排险出青红。

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

夜静神龙听呪食,秋深苍鹘起搏风。

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

续洗兵马上李制置

作者: 洪咨夔 朝代: 宋代

太白过午芒角狞,蚩尤亘天钩尾赪。

淮东千里正齁寝,夜半汹涌传边声。

王师北渡恤泗口,胡马南牧摇青平。

拥城败将死蜗缩,护堡羸卒飞猱惊。

诗书元帽戒夙驾,往试百万胸中兵。

几人险语挽衣断,甚至涕泗交纵横。

李晟为国不虚出,裴度与贼难俱生。

两军相持以气胜,督战火急开行营。

长江涨绿冯夷舞,击楫东来亲一鼓。

威灵闪闪动牛斗,精休轩轩起貔虎。

金牌银牌胆为冷,千户万户色如土。

尺兵寸镞不待施,已觉目中无此虏。

四旬颉颃斗困兽,......更多

圣节日望拜黄牛祠前退读众碑感而有作

作者: 洪咨夔 朝代: 宋代

蜀在八极间,卦位西南坤。

万里泝天险,三峡为坤门。

巨灵擘太华,飞出黄河源。

余刃落巴山,巉绝雷斧痕。

众崖束长江,水石相吐吞。

轰豗九鳌战,汹涌万马奔。

高低建瓴峻,上下竹节繁。

操舟失毫厘,虀粉千丈浑。

滩名鼎无义,造物疑少恩。

黄牛压其漘,坐睨惊涛翻。

入门两石马,耳缺蹄噭存。

行人纷乞灵,熏燎迷旗旛。

摩挲几丰碑,飒沓篪应埙。

醉翁事已怪,无尽语不根。

黄能羽渊魄,苍牛离堆魂。

逞奇角异说,终莫探厥原。

或指峡名揭,或取......更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作者: 吴伟业 朝代: 清代

寒潮冲废垒,火云烧赤冈。

四月到金陵,十日行大航。

平生游宦地,踪迹都遗忘。

道遇一园叟,问我来何方。

犹然认旧役,即事堪心伤。

开门延我坐,破壁低围墙。

却指灌莽中,此即为南厢。

衙舍成丘墟,佃种输租粮。

谋生改衣食,感旧存园庄。

艰难守兹土,不敢之他乡。

我因访故基,步步添思量。

面水背苍崖,中为所居堂。

四海罗生徒,六馆登文章。

松桧皆十围,钟筦声锵锵。

百顷摇澄潭,夹岸栽垂杨。

池上临华轩,菡萏吹芬芳。

谈笑尽贵游,花月......更多

古思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春华惜妾态,秋草念妾心。

始知井边桐,不如堂上琴。

月落却羡镜,花飞犹委苔。

门前长江水,一去终不回。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

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郁塞:忧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这里指南朝。

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

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钟山:即紫金山。

“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

瘗(yì),埋藏。

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

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

王,通“旺”。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

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郁塞:忧郁窒塞。

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坐觉:自然而觉。

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

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

这里指南朝。

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

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

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

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

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 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 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

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

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

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

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

“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

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

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

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

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

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

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

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

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

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双调】寿阳曲_银台烛,金

作者: 卢挚 朝代: 元代

银台烛,金兽烟,夜方阑画堂开宴。

管弦停玉杯斟较浅,听春风遏云歌遍。

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

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

诗难咏,画怎描,欠渔翁玉蓑独钓。

低唱浅斟金帐晓,胜烹茶党家风调。

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

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

别珠帘秀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夜忆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更多

1112131415 共5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