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二首

作者: 杨广 朝代: 隋代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月夜怀徐照

作者: 赵师秀 朝代: 宋代

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

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

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

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

月夜游太湖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欲寻林屋隐,还过洞庭游。

远水初涵夜,长天尽作秋。

湖如青草阔,月似白莲浮。

万壑风传笛,三更斗挂舟。

叶应随鸟散,山欲趁波流。

浩荡吾何适,鸱夷不可求。

月夜吟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代

月出东方高,刺刺灯下语。

漂摇林中箨,淅淅如寒雨。

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诗

作者: 薛道衡 朝代: 南北朝

旌门临古堞。

徼道度深隍。

月冷疑秋夜。

山寒落夏霜。

遥空澄暮色。

清景散余光。

笳声喧陇水。

鼓曲噪渔阳。

沉郁兴神思。

眺听发天章。

嵩岱终难学。

丘陵徒自强。

灵隐寺月夜

作者: 厉鹗 朝代: 清代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香界:指佛寺。

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

”白:谓如雪如霜,喻清冷。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

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

”谓万物俱息。

“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

四天,四方天空。

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

”空,空寂。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作者: 厉鹗 朝代: 清代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桐江:富春江流经桐庐县的一段称为“桐江”。

当年高躅(zhuó):指东汉时严光隐居遗迹。

今浙江桐庐县有严子陵钓鱼台,分东西二台,均高达二十余丈,下临富春江,严子陵曾居于此。

高躅,高人的足迹。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吹竹:吹奏管乐器,如箫、笛之类。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万籁:自然界的各种音响。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鹤梦:陆游《秋夜》诗:“露浓惊鹤梦,月冷伴蛩愁。

” 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

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

挐,通“桡”,船桨。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汐社:南宋遗民谢翱创立的文社。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诗人为追蹑高人的足迹,秋夜行船桐江之上,途经桐庐严陵山西的七里滩,想起了东汉高士严光来,当年他农耕垂钓于此,拒不接受汉光武帝刘秀的邀请出仕官场。

尽管刘秀少年时与严光是同学,严光也还是不看皇帝与同学的情面而坚持他自己的立场。

这一动机交待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故后面的内容都与隐逸孤寂相连。

为表现作者的清雅孤逸,又要道出这秀丽景色的难以忘怀,不牵出严光来是不能成章的。

这清寂烟净的江林,这白云深卧的山谷也才真正配得上高蹈出世的严光。

故词人接下去便展开对江月夜景的描写,以展现一种超世脱俗的隐逸心态。

在隐逸的情调中又回荡起一种遗民之恨的淡淡哀伤。

汐社是南宋遗民谢翱避难浙东时组织的诗社,文天祥死后,谢翱曾登桐江的西台,作《朱鸟歌》遥祭。

但汐社已然成历史陈迹,那些狂迈不羁的隐逸之士也没有了踪影,这一切使词人变得更加孤独,字里行间渗透着词人的隐痛,过去的逸民尚可聚社吟唱,遥祭心中的英雄,但在词人所处的时间内,连逸民的影子都找不到了,何况是词调。

只此一联想,词人的这种孤独感便有了重量,并从个体的孤独汇集到了群体的文化孤寂。

一星在水、橹声遥去、寂寂冷萤、岸林藏烟、帆影摇空绿、白云卧深谷的景象描绘,表现出作者别致的构思和准确精到的刻划能力。

用象征的手法抒发出蕴蓄胸中良久的深重的孤独感,同时又在观景中通过怀人忆史含蓄地表达出遗民的隐痛,全诗境界幽寂而透伤怨、缓平而藏奇峰、清俊之中含凝重,读之可以回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

作者: 厉鹗 朝代: 清代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

孥音遥去,西卢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过前湾茅屋。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

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山中月夜寄朱张二舍人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午夜更漏里,九重霄汉间。

月华云阙迥,秋色凤池闲。

御锦通清禁,天书出暗关。

嵇康不求达,终岁在空山。

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78910 共4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