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挽歌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丹旐何飞扬,素骖亦悲鸣。

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

萧条九月天,哀挽出重城。

借问送者谁,妻子与弟兄。

苍苍上古原,峨峨开新茔。

含酸一恸哭,异口同哀声。

旧垄转芜绝,新坟日罗列。

春风草绿北邙山,此地年年生死别。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

独骑善马衔镫稳, 初著单衣肢体轻。

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

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

春酒冷尝三数醆, 晓琴闲弄十馀声。

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

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西凉伎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

刻木为头丝作尾, 金镀眼睛银帖齿。

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应似凉州未陷日, 安西都护进来时。

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

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

狮子回头向西望, 哀吼一声观者悲。

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

娱宾犒士宴监军,狮子胡儿长在目。

有一征夫年七十, 见弄凉州低面泣。

泣罢敛手白将军,主忧臣辱昔所......更多

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春老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欲随年少强游春,自觉风光不属身。

歌舞屏风花障上,几时曾画白头人。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昔年:去年、以往。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pén)浦沙头水馆前。

湓浦:今名龙开河。

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昔年:去年、以往。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pén)浦沙头水馆前。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湓浦:今名龙开河。

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过去听闻就该登楼观望洞庭水,可是不知为何直至今朝才有机缘登临,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

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

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

“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

“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诗歌是如此极尽曲折的突出诗人贬谪的孤寂之情,尾联诗人细节化的再现秋风月光。

“秋风秋雨愁煞人”,过去的日子出现的“昨风一吹无人会”,没有人领会这凄厉秋风的凉意。

能忽略这凄冷秋风的肌肤感,一定是人们沉浸在无情的喜悦里,已然忘记了秋风的凄冷,这里突出诗人过去日子的欢快感。

“今夜清光似往年”,一是说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气之人了,照应诗歌前文对比的物是人非的无奈悲苦;

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这样的月光照在身上,却令人清冷至极,置身“湓浦沙头水馆前”环境里,心内却是清冷感,诗歌在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贬谪后面对十五惊叹诗人诗歌技巧的娴熟,尺幅之间尽情描摹无形的心里悲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村夜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参考资料: 1、 顾学颉 .白居易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167 . 2、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4-45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qiáo)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独:单独,一个人。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参考资料: 1、 顾学颉 .白居易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167 . 2、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4-45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qiáo)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独:单独,一个人。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参考资料: 1、 顾学颉 .白居易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167 . 2、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4-45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门前 一作:前门)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

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

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

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

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

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

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年:44-45

池上早夏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简简吟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 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 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 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1112131415 共22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