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都尉仙凫远,梁王驷马来。

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

缁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富父舂喉日,殷辛漂杵年。

晓霜含白刃,落影驻雕鋋. 夕摈金门侧,朝提玉塞前。

愿随龙影度,横□阵云边。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羽檄本宣明,由来□木声。

联翩至汉国,迢递入燕营。

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中秋月二首·其二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圆魄(pò)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安知:哪里知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圆魄(pò)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安知:哪里知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

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

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

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

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

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

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

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

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绝饮惩浇俗,行驱梦逸材。

仙人拥石去,童子驭车来。

夜玉含星动,晨毡映雪开。

莫言鸿渐力,长牧上林隈。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日夕三江望,灵潮万里回。

霞津锦浪动,月浦练花开。

湍似黄牛去,涛从白马来。

英灵已杰出,谁识卿云才。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伏羲初制法,素女昔传名。

流水嘉鱼跃,丛台舞凤惊。

嘉宾饮未极,君子娱俱并。

倘入丘之户,应知由也情。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函谷双崤右,伊川二陕东。

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朋席馀欢尽,文房旧侣空。

他乡千里月,岐路九秋风。

背枥嘶班马,分洲叫断鸿。

别后青山外,相望白云中。

钟(一作宋之问诗)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

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

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馀清。

作者: 李峤 朝代: 唐代

汉甸初收羽,燕城忽解围。

影随流水急,光带落星飞。

夏列三成范,尧沉九日辉。

断蛟云梦泽,希为识忘归。

1617181920 共19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