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一霎雕栏疏雨罢。

三月十三,曾是寒食夜。

尽日暖香熏柏麝。

西施醉起留归驾。

酒满玻璃花艳冶。

莫负春心,快饮千钟罢。

春在燕堂帘幕下。

年芳不问东君借。

诉衷情(春情)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楚江南岸小青楼。

楼前人舣舟。

别来后庭花晚,花上梦悠悠。

山不断,水空流,谩凝眸。

建康宫殿,燕子来时,多少闲愁。

西江月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乙未河清九曲,神霄瑞降群仙。

唯公珠宠最华年。

高侍玉皇香案。

富贵鹏程九万,康宁鹤算三千。

功成拔宅上青天,愿厕庭中鸡犬。

西江月·耐老花间的子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耐老花间的子,长生海里明珠。

南天星象降真符。

五福同行同住。

秀骨养成犀顶,被人唤作龙驹。

传家事业有诗书。

富贵功名看取。

瑞鹧鸪·融融十月小春天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融融十月小春天。

翼翼清都降圣贤。

大抵龙飞云必动,请观二十七年前。

方今龙又当天德,即日云将拥地仙。

富(下缺)

柳梢青·吴中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岸草平沙。

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

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醉花阴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轻红蔓引丝多少。

剪青兰叶巧。

人向月中归,留下星钿,弹破真珠小。

等闲不管春知道。

多著绣帘围绕。

只恐被东风,偷得馀香,分付闲花草。

诉衷情·宝月山作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清波门外拥轻衣。

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清波门外拥轻衣。

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

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

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参考资料: 1、 款款编著 .词三百 :学苑出版社 ,1995 :143 . 2、 周笃文选注 .宋百家词选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 :70-71 . 3、 杨鼎夫主编 .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一年级 下册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54 .

清波门外拥轻衣。

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清波门外和风吹拂,掀动着人的衣带,杨花纷飞殷勤相送。

又到了西湖暮春傍晚,水边花树上群莺乱啼。

清波门:在杭州西南,靠近西湖,为游赏佳处。

拥轻衣:指穿着薄薄的春装。

杨花:即柳絮。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寺院清幽,帘帐低垂,刚乘着夜色把家回。

钟声已经响过,篆香刚刚点起,月光正照在院门前。

帘帏(wéi):即帘帐。

钟声:撞钟击鼓,为佛门早晚必行的功课。

篆(zhuàn)香:状似篆文字形的盘香。

参考资料: 1、 款款编著 .词三百 :学苑出版社 ,1995 :143 . 2、 周笃文选注 .宋百家词选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 :70-71 . 3、 杨鼎夫主编 .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一年级 下册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 :54 .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

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残月西堕。

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

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6-117 . 2、 温庭筠,柳永等著 .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 ,2008 :154-155 .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潮平:指潮落。

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光易逝。

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凄凉的日子。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xiá)。

绿杨堤(dī)畔(pàn)问荷花:记得年时沽(gū)酒,那人家?

白露:露水 。

收:消除。

残月,一作“残暑”,指余热。

散:一作“衬”,送。

年时沽酒:去年买酒。

那人家:那个人么?

指作者自己。

家在此处是语尾助词。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6-117 . 2、 温庭筠,柳永等著 .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 ,2008 :154-155 .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潮水涨平了沙路,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偶尔听到几声鸟鸣,好像是在哀怨时光流逝。

又是凄凉冷漠的秋天了,我远在海角天涯。

潮平:指潮落。

怨年华:此指鸟儿哀叹年光易逝。

凄凉时候:指天各一方的凄凉的日子。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xiá)。

绿杨堤(dī)畔(pàn)问荷花:记得年时沽(gū)酒,那人家?

残月西堕。

白露湿衣,拂晓的凉风慢慢地吹散朝霞。

走到那似曾相识绿杨堤畔,我询问起塘中盛开的荷花:“你可记得,那年我路边沽酒,敲开的是哪门哪家?

”白露:露水 。

收:消除。

残月,一作“残暑”,指余热。

散:一作“衬”,送。

年时沽酒:去年买酒。

那人家:那个人么?

指作者自己。

家在此处是语尾助词。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6-117 . 2、 温庭筠,柳永等著 .婉约词 插图本 :万卷出版 ,2008 :154-155 .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  仲殊,名挥,姓张。

安州人,曾举进士。

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此妻子对他甚为不满,曾在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

从此,他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

然仲殊虽出家为僧,却不甚遵守佛门清规,虽不吃肉,却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饮酒食蜜。

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这首词作中读者仍能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

“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

“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

“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

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

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

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

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

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

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

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

“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

“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

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

“绿杨”句承前写景。

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

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

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

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

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

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

参考资料: 1、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214-215 . 2、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 .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350-352 .

诉衷情·寒食

作者: 仲殊 朝代: 宋代

涌金门外小瀛洲。

寒食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

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12345 共1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