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参考资料: 1、 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第22页-第23页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碣(jié)石馆: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碣石,指墓碑。

碣,齐胸高的石块。

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

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

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尽:全。

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霸图:宏图霸业。

已矣:结束了。

已,停止,完结。

矣,语气词,加强语势。

驱:驱使。

复:又,还。

参考资料: 1、 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第22页-第23页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

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

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

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

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

  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叫人为国运而深深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

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矣”二字,感慨至深。

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

神功元年(697年),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

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参考资料: 1、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年05月:陈子昂-燕昭王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3-44

岘山怀古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堕泪碣;

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

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

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堕泪碣;

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

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

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陈子昂登临岘山,不觉发思古之幽情,写下这首怀古诗。

  开头二句说“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外城为郭,郭外为郊,郊外为甸,秣马于荒甸,说明岘山在襄阳郊外。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荆州,立襄阳郡,自此“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诗人登临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羊祜喜游山,常登岘山,终日不倦,曾对从行者说过:“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

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羊祜为太守,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终身清廉不营私,唯对岘山的青峰白云流连不已。

羊祜病笃,荐杜预自代,年五十八卒。

襄阳百姓在岘山、羊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以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

杜预死后为碑起名曰“堕泪碑”,就是陈子昂诗中所说的“堕泪碣”。

  曹操伐刘表时,表已卒,刘备屯兵樊城,闻讯赴襄阳,曹操即派精锐紧紧追击,刘备兵溃于当阳、长坂;

诸葛受命于危难之间,东结孙吴,共御曹魏。

赤壁之战,奠定鼎足之势,功盖三分,名成八阵,登临岘山,俯见襄樊,不能不缅怀以南阳布衣而名垂环宇的诸葛武侯。

  “犹悲”、“尚想”,点明“怀古”,也抒发诗人斯人虽逝,而凭吊弥深的感情。

  以下接诸葛功业回顾三国时代,古之楚地,魏、蜀、吴,各个分据;

汉水入江处在夏口,夏口城为孙权所筑。

《尚书禹贡》谓:“汉水南至大别入江。

”大别山,《元和志》谓指汉阳县东北之鲁山,“南枕蜀江,北带汉水”,孙吴据长江天险,因此诗中说:“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遥”既表现楚地辽阔,又表现事已久远,兼指时空。

“山川”句,诗人于岘山之上,思绪万千,见汉水曲流岘山之东,而想到滔滔东去的景象。

  三、四句诗人怀想羊祜、诸葛,五、六两句则转谈三国事,并非仅就山川而言,其间包涵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

羊祜献平吴之策,晋灭东吴诸葛用联吴之策,以抗曹魏;

刘备因意气用事,败于夷陵;

孙皓以残暴多疑,终致亡国。

面对四百多年前的历史遗迹,诗人不禁发出慨叹。

  岘山之南,有后汉襄阳侯习郁故居。

习郁在此引水作养鱼池,筑以高堤,间种楸、竹。

秋来,楸丝垂垂,修竹亭亭,景致怡人。

晋朝时的征南将军山简,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镇守于襄阳,每过习郁园池,必痛饮至大醉方归。

常说:“此我高阳池。

”   刘景升治襄阳时,筑景升台,常登层台之上歌《野鹰来》曲,死后,葬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

杜甫十三世祖、镇南大将军,杜预,字元凯,曾在襄阳兴水利,百姓称之为“杜父”。

元凯作两碑,一碑沉万山山下潭水中;

另一沉岘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业。

元凯沉碑时说:“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陈子在此即借杜元凯沉碑事,并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后,深谷突起为丘陵,亦是徒然。

空有丘陵出,无数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沔水经过习郁的邑城,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注于白水,南面有汉光武故宅,后汉人苏伯阿曾在此“望气”,称白水乡光武宅有郁郁葱葱的兴旺佳气。

陈子昂借此慨叹郁郁葱葱之气已经中断消失了。

“苍烟断”、“晚气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他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诗人来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称“万里客”,“谁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

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望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指汉朝。

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汉庭:指汉朝。

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感遇诗三十八首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更多

白帝城怀古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沧江:泛指江水。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巴子国:古国名。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古木:一作“古树”。

云际:云中。

言其高远。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坐:因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沧江:泛指江水。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巴子国:古国名。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古木:一作“古树”。

云际:云中。

言其高远。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坐:因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秦王日无道,太......更多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仁政王道已经沦没不明,战国诸侯竞相贪利用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乐毅为此多么感动奋发,主持正义攻下齐国都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宏伟抱负竟然半途而废,我遗憾叹息地遥念伊尹。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秦王一天天暴虐无道,燕太子怨愤也就加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一旦听说田光的高义,便以千金购利匕相赠。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他们的事虽没有成功,千年来为之黯然伤神。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只是徇义的人确实少见。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为什么像燕丹太子这样,还要使田光先生有怀疑?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伏剑而死诚然已成往事,使我感动落泪沾湿衫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发现。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邹衍先生气度多么恢宏,漫说九州之外大海无边。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人事兴亡已经过了千年,如今就再无从进行推算。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只有生而逢时最为难得,每朝每代并非没有人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郭隗先生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丁酉岁: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蓟门:即蓟丘。燕(yān)之旧都:蓟是古代燕国都城,故址在北京市西南。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邹(zōu)子:即邹衍。轩辕:黄帝之号。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隈(wēi):曲深之处。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阪(bǎn):一作“馆”。黄金台:又称燕台、招贤台,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沦(lún)昧(mèi):没落;昏暗。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感激:感奋激发。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阿衡:指商代贤相伊尹。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不立:不成。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徇(xùn):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一作“循”。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太:一作“丹”。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三代:指夏、商、周。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瀛(yíng):海。垂:远。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推:推求。一作“为”。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隗君:即郭隗。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丁酉这一年,我从行北征契丹。从蓟门出去,遍览燕国的旧都城,它的城池、霸业已经荒废了。于是感慨而仰天叹息,回忆起当年乐毅、邹衍众位贤士在燕国的游从可称很盛了。于是登上蓟丘,作了七首诗来表达这种感想,寄给终南山的卢藏用居士。这里也有黄帝的遗迹存在。丁酉岁: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蓟门:即蓟丘。燕(yān)之旧都:蓟是古代燕国都城,故址在北京市西南。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邹(zōu)子:即邹衍。轩辕:黄帝之号。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涿鹿县西南。 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 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隈(wēi):曲深之处。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往南登上邹衍居住的碣石宫,远远眺望郭隗受礼的黄金台。阪(bǎn):一作“馆”。黄金台:又称燕台、招贤台,故址在河北易县东南。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丘陵上全是成林的参天大树,招贤纳士的燕昭王如今何在? 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霸业的理想遗憾地成为过去,我骑着马前往又骑着马回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仁政王道已经沦没不明,战国诸侯竞相贪利用兵。沦(lún)昧(mèi):没落;昏暗。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乐毅为此多么感动奋发,主持正义攻下齐国都城。感激:感奋激发。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宏伟抱负竟然半途而废,我遗憾叹息地遥念伊尹。阿衡:指商代贤相伊尹。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秦王一天天暴虐无道,燕太子怨愤也就加深。 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一旦听说田光的高义,便以千金购利匕相赠。 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他们的事虽没有成功,千年来为之黯然伤神。不立:不成。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只是徇义的人确实少见。徇(xùn):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献身。一作“循”。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为什么像燕丹太子这样,还要使田光先生有怀疑?太:一作“丹”。 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伏剑而死诚然已成往事,使我感动落泪沾湿衫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天道沦没在夏商周以后,天与人的奥秘很少发现。三代:指夏、商、周。 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邹衍先生气度多么恢宏,漫说九州之外大海无边。瀛(yíng):海。垂:远。 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人事兴亡已经过了千年,如今就再无从进行推算。推:推求。一作“为”。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只有生而逢时最为难得,每朝每代并非没有人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郭隗先生又是多么幸运,燕昭王为他筑起黄金台。隗君:即郭隗。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异,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秦王日无道,太子怨亦深。一闻田光义,匕首赠千金。其事虽不立,千载为伤心。 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伏剑诚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运沦三代,天人罕有窥。邹子何寥廓,漫说九瀛垂。兴亡已千载,今也则无推。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  这组诗共七首:第一首凭吊轩辕古台,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第二首凭吊碣石馆、黄金台,缅怀燕昭王,抒发自己不遇明主的感慨;第三首赞颂乐毅的功勋,同时叹惜其遭谗被疑、不能成就最后功业,寄托着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慨;第四首追忆燕太子丹的往事,惋叹其事败而遭杀身之祸;第五首颂赞田光勇于为正义献身的气节,同时责备燕太子多疑;第六首赞颂邹衍的九州理论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精神;第七首抒写对郭隗的仰慕之情,叹惋古今仁人志士怀才不遇的普遍遭际。全组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其中第二首诗尤具有代表性。其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这是一组咏史怀古诗,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盛世的向往、对古代贤人丰功伟绩的追慕,同时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感慨,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其基本内容,与《登幽州台歌》一样,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进取精神,充满着对政治、道德、命运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点与思考。因此,这组诗也是陈子昂实践其提倡的“兴寄”“风骨”理论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83-91 2、 傅经顺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46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圣人:指贤君。

忧:忧患。

济:接济。

元元:百姓。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

《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

”安可论:更不必说。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弥:更。

敦:敦厚,淳厚。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穷:穷尽,耗尽。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

适:只。

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

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

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

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

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诗歌习用的传统手法。

因此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著名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

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最高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

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习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行为吗?

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

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诗人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

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当事者为自己辩解的借口。

武则天是代李姓皇帝而立,建立武周政权的,她执政后急于欺骗民心,让百姓相信大周是“天命”所归。

于是奸佞小人趁机而起,投其所好,伪造符箓图谶,宣扬这位女主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这正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

此后,兴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

陈子昂针对此驳斥道:来自西方的佛教,本以清净慈悲为主,愈是清净愈见佛道的尊严;

自称崇佛的人为什么反而要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塑像造庙这种奢侈行为作为对爱好清净的佛的尊奉呢?

这是全诗的第二处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反问更为有力。

如果说,前一个反问中还带有劝导的成分,那末这个反问就完全是怒斥了。

这一怒斥,揭穿了崇佛者的虚伪。

“奈何”一词诘难有力,使对方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以严格的工对对新建的座座佛寺的宏伟规模与奢华布局进行充分的描绘。

  为了建造高耸云霄的庙宇寺院而将山林砍伐开采殆尽,为了做成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而搜尽了民间的珍珠宝物,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

这里只写建筑物的巨大耗费,而将百姓因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

接下去“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二句仍是对偶,但已由实化虚,从前面的描写重新转入议论。

两句大意是:这些宏大精丽的巧妙工程,看来连鬼神也难以建成,人怎么竟把它们建成了呢?

言外之意是:这些,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生命。

这是全诗浩繁的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处反问。

这个反问由第一处的劝导和第二处的申斥,上升为愤激的控诉了。

诗的最末二句:“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是警告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

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使政治更加昏乱。

这个结尾正面着笔,慷慨陈辞,说服力极强。

以批判昏乱之“道”来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更多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兴寄:比兴寄托。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不图正始之音:不图,未料到。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解君:指解三。张茂先: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何敬祖:何劭(-),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东方生:指东方虬。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龙种:指良种竹。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崇崒(zú):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鼯(wú)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荣歇:犹荣衰。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65-71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文章道弊五百年: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兴寄:比兴寄托。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明公《咏孤桐篇》: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二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不图正始之音:不图,未料到。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解君:指解三。张茂先:张华(-),西晋大臣,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何敬祖:何劭(-),西晋诗人。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东方生:指东方虬。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孤傲的翠竹茂盛高耸。龙种:指良种竹。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上面是峰岭高峻挺拔,下面有烟雨幽暗朦胧。崇崒(zú):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壑声。夜里听到飞鼠的叫唤,白天乱耳有山泉淙淙。鼯(wú)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哀厉声响如击钟鸣奏,深密色泽被霜雪滋润。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岁寒天冷草木苦霜雪,修竹的光彩犹自青青。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难道不饱尝凝冻凛冽?羞与春天的树木争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它的节梗却从不凋零。荣歇:犹荣衰。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初衷本愿与金石同类,永远保持本性的坚贞。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没曾想会有伶伦先生,吹奏它学那凤凰之声。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于是与云和之瑟配合,设乐合奏在九天之庭。云和瑟: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美妙乐曲正千变万化,箫韶一曲也九奏而终。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确实靠的是雕刻的精美,愿意经常地侍奉仙灵。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斲,为君堂上琴。”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驱驰着青龙车驾驰骋,紫鸾笙抒发幽怨愤懑。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跟嬴台仙女结识交往,升天行一曲共奏齐吟。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手拉手儿直登上太阳,远游嬉戏又同到赤城。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乐声中玄鹤翩翩起舞,五彩云断续弥布天空。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永随众仙去,三山游玉京。永远地追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到仙都玉京。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65-71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 .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

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

未:没有。

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怀君:想念您。

怀:想到,想念。

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结交亲:结交亲密。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

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

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已矣:算了吧。

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无:通毋、勿。

白发新:新添白发。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 .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

山水粉图

作者: 陈子昂 朝代: 唐代

山图之白云兮,若巫山之高丘。

纷群翠之鸿溶, 又似蓬瀛海水之周流。

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

12345 共1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