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 文翻译赏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参考资料: 1、 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第22页-第23页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碣(jié)石馆: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碣石,指墓碑。
碣,齐胸高的石块。
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
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
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尽:全。
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霸图:宏图霸业。
已矣:结束了。
已,停止,完结。
矣,语气词,加强语势。
驱:驱使。
复:又,还。
参考资料: 1、 陈新璋.唐诗宋词名篇注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06月第1版:第22页-第23页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
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
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
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
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
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叫人为国运而深深担忧。
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
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矣”二字,感慨至深。
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
神功元年(697年),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
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参考资料: 1、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年05月:陈子昂-燕昭王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3-44
岘山怀古 文翻注译赏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堕泪碣;
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
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
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堕泪碣;
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
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
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陈子昂登临岘山,不觉发思古之幽情,写下这首怀古诗。
开头二句说“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外城为郭,郭外为郊,郊外为甸,秣马于荒甸,说明岘山在襄阳郊外。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荆州,立襄阳郡,自此“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诗人登临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羊祜喜游山,常登岘山,终日不倦,曾对从行者说过:“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
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羊祜为太守,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终身清廉不营私,唯对岘山的青峰白云流连不已。
羊祜病笃,荐杜预自代,年五十八卒。
襄阳百姓在岘山、羊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以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
杜预死后为碑起名曰“堕泪碑”,就是陈子昂诗中所说的“堕泪碣”。
曹操伐刘表时,表已卒,刘备屯兵樊城,闻讯赴襄阳,曹操即派精锐紧紧追击,刘备兵溃于当阳、长坂;
诸葛受命于危难之间,东结孙吴,共御曹魏。
赤壁之战,奠定鼎足之势,功盖三分,名成八阵,登临岘山,俯见襄樊,不能不缅怀以南阳布衣而名垂环宇的诸葛武侯。
“犹悲”、“尚想”,点明“怀古”,也抒发诗人斯人虽逝,而凭吊弥深的感情。
以下接诸葛功业回顾三国时代,古之楚地,魏、蜀、吴,各个分据;
汉水入江处在夏口,夏口城为孙权所筑。
《尚书禹贡》谓:“汉水南至大别入江。
”大别山,《元和志》谓指汉阳县东北之鲁山,“南枕蜀江,北带汉水”,孙吴据长江天险,因此诗中说:“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遥”既表现楚地辽阔,又表现事已久远,兼指时空。
“山川”句,诗人于岘山之上,思绪万千,见汉水曲流岘山之东,而想到滔滔东去的景象。
三、四句诗人怀想羊祜、诸葛,五、六两句则转谈三国事,并非仅就山川而言,其间包涵了“人谋胜天险”的寓意。
羊祜献平吴之策,晋灭东吴诸葛用联吴之策,以抗曹魏;
刘备因意气用事,败于夷陵;
孙皓以残暴多疑,终致亡国。
面对四百多年前的历史遗迹,诗人不禁发出慨叹。
岘山之南,有后汉襄阳侯习郁故居。
习郁在此引水作养鱼池,筑以高堤,间种楸、竹。
秋来,楸丝垂垂,修竹亭亭,景致怡人。
晋朝时的征南将军山简,都督荆、湘、交、广四州,镇守于襄阳,每过习郁园池,必痛饮至大醉方归。
常说:“此我高阳池。
” 刘景升治襄阳时,筑景升台,常登层台之上歌《野鹰来》曲,死后,葬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
杜甫十三世祖、镇南大将军,杜预,字元凯,曾在襄阳兴水利,百姓称之为“杜父”。
元凯作两碑,一碑沉万山山下潭水中;
另一沉岘山山下水中,碑文述己之功业。
元凯沉碑时说:“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
”陈子在此即借杜元凯沉碑事,并引申其意,即使百年之后,深谷突起为丘陵,亦是徒然。
空有丘陵出,无数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了。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沔水经过习郁的邑城,出安昌县东北大父山,西南流,注于白水,南面有汉光武故宅,后汉人苏伯阿曾在此“望气”,称白水乡光武宅有郁郁葱葱的兴旺佳气。
陈子昂借此慨叹郁郁葱葱之气已经中断消失了。
“苍烟断”、“晚气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他对时政的忧心焦虑。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诗人来自蜀山之中,所以自称“万里客”,“谁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
当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有为的将帅以及像羊祜、诸葛亮那样永远为百姓思念的贤臣良相,更希望这样的贤圣,代代不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 文注译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指汉朝。
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
汉庭看重巧言令色徒,轻视边疆立功者。
汉庭:指汉朝。
薄:轻视。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可叹你枉称骢马使,空有雄才直到白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感遇诗三十八首 文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更多
白帝城怀古 文翻注译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沧江:泛指江水。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巴子国:古国名。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古木:一作“古树”。
云际:云中。
言其高远。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坐:因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沧江:泛指江水。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巴子国:古国名。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刘备卒于此。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青壁:青色的山壁。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古木:一作“古树”。
云际:云中。
言其高远。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坐:因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 2、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2-73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文翻注译赏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文注赏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圣人:指贤君。
忧:忧患。
济:接济。
元元:百姓。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
《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
”安可论:更不必说。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弥:更。
敦:敦厚,淳厚。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穷:穷尽,耗尽。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
适:只。
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
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
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
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
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诗歌习用的传统手法。
因此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著名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
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最高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
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习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行为吗?
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
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诗人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
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当事者为自己辩解的借口。
武则天是代李姓皇帝而立,建立武周政权的,她执政后急于欺骗民心,让百姓相信大周是“天命”所归。
于是奸佞小人趁机而起,投其所好,伪造符箓图谶,宣扬这位女主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这正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
此后,兴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
陈子昂针对此驳斥道:来自西方的佛教,本以清净慈悲为主,愈是清净愈见佛道的尊严;
自称崇佛的人为什么反而要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塑像造庙这种奢侈行为作为对爱好清净的佛的尊奉呢?
这是全诗的第二处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反问更为有力。
如果说,前一个反问中还带有劝导的成分,那末这个反问就完全是怒斥了。
这一怒斥,揭穿了崇佛者的虚伪。
“奈何”一词诘难有力,使对方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以严格的工对对新建的座座佛寺的宏伟规模与奢华布局进行充分的描绘。
为了建造高耸云霄的庙宇寺院而将山林砍伐开采殆尽,为了做成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而搜尽了民间的珍珠宝物,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
这里只写建筑物的巨大耗费,而将百姓因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
接下去“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二句仍是对偶,但已由实化虚,从前面的描写重新转入议论。
两句大意是:这些宏大精丽的巧妙工程,看来连鬼神也难以建成,人怎么竟把它们建成了呢?
言外之意是:这些,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生命。
这是全诗浩繁的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处反问。
这个反问由第一处的劝导和第二处的申斥,上升为愤激的控诉了。
诗的最末二句:“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是警告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
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使政治更加昏乱。
这个结尾正面着笔,慷慨陈辞,说服力极强。
以批判昏乱之“道”来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文注译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 文翻译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 .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
未许人:没有答应送给别人。
未:没有。
许:应允,认可,答应。
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
怀君:想念您。
怀:想到,想念。
君: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结交亲:结交亲密。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
晚岁:一年将尽的时侯。
芳春:春天,春季。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
已矣:算了吧。
将何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无:通毋、勿。
白发新:新添白发。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 .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