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阴。

啼春独鸟思,望远佳人心。

幽怨贮瑶瑟,韶光凝碧林。

所思曾不见,芳草意空深。

边城独望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聊凭危堞望,暗起异乡情。

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

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初秋时节,诗人独自凭倚着高高城楼的堞墙,眺望塞外风光,不由自主萌发了一股独客异乡的感情。

  诗人马戴,曾从军大同军幕,独在异乡,面对荒凉的塞外,翻腾着感情波澜,这是十分自然的。

全诗似乎是前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但细细读来四联诗又浑然一体,情景互生。

  “聊凭”、“暗起”这两句诗把读者带进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里去。

诗人面对当前处境,既无可奈何,又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

这样,就从诗人的内心开始展现诗人的自我形象。

  颔联、颈联承首联之“望”,写望中所见;

也承首联“异乡情”,写出了“异乡情”暗起的环境。

严霜凝结,蒹葭一片惨白,使人感受到一阵寒意;

远山昏暗,雾霭在山林中升腾而起,弥漫于山峦峰壑。

这是一幅远景,画面中突出了萧索的气氛。

紧接着,诗人又呈现一幅近景。

胡天的雁群垂下了翅膀,落在荒凉的河滩上;

一阵阵动人心魄的鼙鼓之声,从军营里传出。

这幅近景,加强了全诗画面凄冷萧瑟的悲凉之感。

诗人望中所见,是如此萧条、冷落,又具有鲜明的异乡情调,自然会引起万千思绪,回应了异乡情暗起的缘由。

诗人选取了富有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意象来构成望中所见的境界,引发了读者无限的情思。

  诗人的情绪也随着所写步步激荡。

末联里“独”树,“残”“秋色”,层层递进,把诗人的情绪“逼” 向了高潮。

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上,几片黄叶残留枝头,萧瑟的秋色、萧飒的秋风之中,诗人在树下徬徨,继而狂歌、号泣,泪水如雨,洒落衣襟。

这样,诗人就完成了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从独自一人无可奈何地在城楼凭堞而望,到眼前凄清、悲凉的秋景,到情绪的爆发而狂歌号泣,从叙述、描绘到抒情,从外在动作形态,进入到情绪的深处,很有层次感地完成了诗人自我形象的刻画。

这一形象的塑造,动作性鲜明,感情浓烈,可谓形神兼备,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严羽《沧浪诗话》曾说:“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在某方面说来,这一评价是有一定依据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59-660页

送僧归金山寺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汧上劝旧友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斗酒故人同,长歌起北风。

斜阳高垒闭,秋角暮山空。

雁叫寒流上,萤飞薄雾中。

坐来生白发,况复久从戎。

送田使君牧蔡州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主意思政理,牧人官不轻。

树多淮右地,山远汝南城。

望稼周田隔,登楼楚月生。

悬知蒋亭下,渚鹤伴闲行。

边馆逢贺秀才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贫病无疏我与君,不知何事久离群。

鹿裘共弊同为客, 龙阙将移拟献文。

空馆夕阳鸦绕树,荒城寒色雁和云。

不堪吟断边笳晓,叶落东西客又分。

客行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路岐长不尽,客恨杳难通。

芦荻晚汀雨,柳花南浦风。

乱钟嘶马急,残日半帆红。

却羡渔樵侣,闲歌落照中。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申胥任向秦庭哭,靳尚终贻楚国忧。

秋日送僧志幽归山寺(一作秦系诗)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禅室绳床在翠微,松间荷笠一僧归。

磬声寂历宜秋夜,手冷灯前自衲衣。

下第别郜扶

作者: 马戴 朝代: 唐代

穷途别故人,京洛泣风尘。

在世即应老,他乡又欲春。

平生空志学,晚岁拙谋身。

静话归休计,唯将海上亲。

12345 共19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