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肃公挽歌辞三首 文
和同舍对菊无酒 文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文翻注译赏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
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
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
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8-49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37 .
宝髻(jì)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xù)游丝无定。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铅华:铅粉、脂粉。
“青烟翠雾”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
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争如:怎如、倒不如。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8-49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37 .
宝髻(jì)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xù)游丝无定。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
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
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铅华:铅粉、脂粉。
“青烟翠雾”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
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shēng)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
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争如:怎如、倒不如。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8-49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37 .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
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
他的词作不多,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
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
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
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上片写宴会所遇舞妓的美姿,下片写对她的恋情,开头两句,写出这个姑娘不同寻常:她并不浓妆艳抹,刻意修饰,只是松松地换成了一个云髻,薄薄地搽了点铅粉。
次两句写出她的舞姿: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的轻盈的体态,象柳絮游丝那样和柔纤丽而飘忽无定。
下阕的头两句陡然转到对这个姑娘的情上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上句谓见后反惹相思,不如当时不见;
下句谓人还是无情的好,无情即不会为情而痛苦。
以理语反衬出这位姑娘色艺之可爱,惹人情思。
最后两句写席散酒醒之后的追思与怅惘。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
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
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
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
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
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参考资料: 1、 李廷先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09-510 .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文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文注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几:此处指书案。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松坚二句:意为苦学破难关,鱼变飞上天。
发石,剖开石头。
鱼变,鱼变化为龙。
语本《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
每莫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后以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近郡:古谓距王城五百里之外为近郡,指邻近京城之郡。
北宋时的京城是汴梁(今开封),卫州府治(府衙)位于今河南汲县。
飞檄:飞马传递的军情文告。
清时:清平之时,太平盛世。
借筹:代人策划。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军宴:稿劳军人的宴席。
椎:用木棰砸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过故洛阳城 文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文
送呈班叔大名司户 文
送呈班叔大名司户 文
送巢县崔尉 文
弱岁家淮南,常爱风土美。
悠然送君行,思逐高秋起。
巢湖映微寒,照眼正清泚。
低昂蹙荷芡,明灭萦葭苇。
银花脍肥鱼,玉粒炊香米。
居人自丰乐,不与他乡比。
况得良吏来,倍复蒙嘉祉。
君为太学生,气格已英伟。
登科如拾遗,举步欻千里。
毋嫌位尚微,观政此为始。
尊公久场屋,上国困泥滓。
岂不重相离,念子勉为理。
当令佳誉新,烨烨满人耳。
高堂虽在远,闻之足为喜。
何必羞三牲,然后称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