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王昭君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锦车天外去,毳幕云中开。

魏阙苍龙远,萧关赤雁哀。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谁向西园游,空归北堂卧。

佳期信难得,永夕无可奈。

抚枕独高歌,烦君为予和。

思君恩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皇宫林苑的黄莺停止歌唱,长门宫前的蝴蝶舞姿多样。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眼看大好的春光就要逝去,而皇帝的车驾却从不曾来过。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8-309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皇宫林苑的黄莺停止歌唱,长门宫前的蝴蝶舞姿多样。

小苑:皇宫的林苑。

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

亦喻婉转悦耳的歌声。

唐杜甫《忆幼子》诗:“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

”长门:长门宫,西汉时,陈皇后失宠贬居之地。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眼看大好的春光就要逝去,而皇帝的车驾却从不曾来过。

翠辇(niǎn):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8-309

塞下曲二首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少年行四首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的回忆。诗人怀着留恋的心情描述了自已青年时期在边城的生活。“骣骑蕃马射黄羊”的生活确实令人怀恋,“放狂”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此时,诗人已经年老力衰。越是到这时,越是怀恋青年时代,因此写起来感情就饱满充沛。诗的后两句表述了诗人现在的状况与心境。诗人现在已经是“年老无筋力”了,但他仍然身靠着营门“数雁行”,仍然想把成排飞行的大雁射下来,一试自己的苛法与筋力。遗里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概。一种“年老”而不服老,“无筋力”而欲有筋力的心理写得逼真具体,淋滴尽致。   这首诗语言通俗流畅,无生僻的词语,无深奥的典故,而是口语入诗,以口语写自己青年时期及现在的生活,写现在的心境,而“数雁行”一句又含蓄深刻,意在言外。   第二首诗中,诗人先介绍自己的籍贯。在第一句诗中,七个字就有四个字是地名,诗人又把本属于一个词组的“本”与“住”分开,使之与地名互相配搭,安排巧妙。第二句写博取功名需要箭法纯熟,武艺高强,而自己现在已经博取了功名,那当然是箭法纯熟、武艺高强了。这种写法比直说自己箭法纯熟、武艺高强更为好。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自己当年秋原骑马飞驰、寒空射猎的边塞生活。“飞鞚秋原”本来是很壮烈的,而诗人却说是“等闲”事,这说明这种生活的频繁,又点出诗人气概的豪迈。最后一句的“独”字与“试”字恰当风趣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群,气派宏大。一个“声”字说明诗人放的是响箭,又使这首小诗增添了音响色彩。诗从多方面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形象突出,语言优美,概括力强是这首诗显著的特点。   第三首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第四首诗看似与前三首无关,实际上,这一首与前三首不可分的整体,这一首诗是作者年老时饮酒回忆过往之作。第一句先点明环境:这是一个下霜的清晨,月亮已经过了小楼。这就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唐代,以清晨为诗作的时间的着实不多,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写清晨是非常新颖的。然后写作者倚着柱子,观赏深秋景色,这里就照应了前面,只有深秋才下了霜。后两句述怀。过去的称意和快乐早就过去,诗人只能饮酒直到天明也不罢休了。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0-42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3-7

少年行四首·其三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

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

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xián)阳。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

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走:跑。

咸阳:指京城长安。

未收天子河湟(huáng)地,不拟(nǐ)回头望故乡。

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

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

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

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

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

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

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

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

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0-42 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3-7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晚游临碧殿,日上望春亭。

芳树罗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风前调玉管,花下簇金羁。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

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立秋日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

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

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

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

杂曲歌辞。远别离二首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

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

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簪。

畏人相问著,不拟到城南。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作者: 令狐楚 朝代: 唐代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12345 共6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