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曾向蓬莱得姓名。

坐中省识是飞琼。

琵琶翻作步虚声。

一自当时收拨后,世间弦索不堪听。

梦回凄断月胧明。

蓦山溪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王家人地,奕奕争高秀。

金紫照青春,想当日、乌衣巷口。

声名气概。

今见两朱轓,诗似锦,酒如渑,属意风光厚。

酿泉石壁,未减南阳寿。

清兴与谁同,探梅萼、溪桥驿堠。

东风御柳,应访此韩翃,归步稳,赤墀边,肯记幽栖否。

临江仙(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

大江旁畔老诸侯。

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

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

自从今日转船头。

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

望海潮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垂杨深院,啼莺清昼,东风细绕檐牙。

野色乱春,娇云捧日,燕翻蝶舞交加。

温诏下天涯。

早画船飞楫,叠鼓鸣挝。

共挽旌幢,缓留丝竹醉韶华。

江都自古豪夸。

正迷楼堕絮,月观吹花。

玉扆眷深,金瓯望重,何人暗草黄麻。

归路接堤沙。

宴上林风月,紫阙烟霞。

凤检飞来,便将春色到朝家。

踏莎行(游凤凰台)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

风云气象通寥廓。

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

从教雨打风吹却。

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喜迁莺·晓行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词题“晓行”,指拂晓从驿舍上路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是写对妻子的怀念。

词人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岁时考上进士,未得一官;

直到高宗绍兴初年才担任校书郎的官职,这时他已经年过半百了。

词中写到“重染风尘京洛”,可见他这次晓行,重去京都,时间是在宋室南渡之前,事由很可能是应诏赴官,但是结果却落了空,他在北宋末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官职。

因为时局的变化,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已无记载可考。

从词中写的“叹倦客,悄不禁”来看,他这次去京洛,并非自愿,而是出于勉强的,迫不得已的。

一路风尘仆仆,心事万重,深感岁寒飘泊之苦;

触景生情,想到家庭生活之安适和温馨,离家别妻的情味,愈来愈不堪忍受。

  上片描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的情景。

头三句说,角声催促清晓,曙光开始到来;

因为天未大亮,听那睡鸟还没有被惊醒,邻村邻户的雄鸡先已觉醒起来,啼鸣声声,报告天明的消息。

这是凌晨在驿站客舍所听到的情景,点明题中的一个“晓”字。

“迤逦”以下三句写的是词人已经上路,看到连续不断的村庄袅袅地飘着晨雾;

马在嘶鸣,行人已经起来;

透过丛丛树林,还可以看到一弯残月挂在天边。

这是晓行的见闻,还是描写晨景,进一步点明时间,晨烟未散,马嘶人起,残月在天,可见是在阴历下旬的清晨。

“泪痕”二句说,晨起在客店流过眼泪,擦干了又流淌,上路后被寒霜微微凝结;

出门前为御寒而喝了一些酒,但是酒所给人的热力还不够抵抗天气的寒冷。

这是写晓行的感触和感受,“泪痕”与“霜”“寒”等用字,使人感觉到天气是寒冷的,词人的心情是悲伤的。

“叹倦客”,这是词人的感叹,他此时人到中年,四五十岁了,长期离乡背井,在外作客奔波,已经感到疲倦。

他的《洞仙歌》词,写他天涯作客,路远音稀,“叹客里经春又三年”,如果注意到这里的一个“又”字,就可判断他的羁旅生活,至少经历了六年以上。

“悄不禁”,按《诗词曲语辞汇释》解:悄,浑也,直也;

禁,愿乐之辞。

此句说“直是不愿意”。

“重染风尘京洛”,说再次去京都,染上污浊的风尘。

以上三句,写词人离家别妻,岁寒飘泊,实非出于心愿,故前文有“泪痕”之句。

此三句结束上片写晓行之景,过渡到下片抒情,诉说词人对妻子的怀念。

  下片以“追念”起头,承上启下,追溯思念之情。

首先想到的是,词人同妻子分别后,有千般眷恋,万般相思,种种恩爱缠绵之情,却难找到一只鸿雁传书,来通报音讯。

他写的《洞仙歌》还有“负伊多少”这样的话,表示对妻子的歉意。

接着想到温馨的家庭生活,并用“争(怎)念”作纽带,同“岁寒飘泊”的羁旅生活作了对比。

然后,词人又写因同爱妻分别,不得团聚而怨月恨花,且此种烦恼,“不是不曾经著”,可见他为生活而离家别妻,已经是屡次三番的了。

最后,他写夫妻别离的“情味”,无论是孤苦思念,抑或是想望心切,原希望渐渐消减、淡化下来,却不料新近的心情更加不好了。

这“新来还恶”的结句,把离家别妻的苦恼延伸发展,把国事(时局)、家事(离别)、个人的事(前程)以及所有不顺心、不惬意的事情都包容在一起了。

  上片写景,下片怀人,而景中有人,人前有景,情景历历,互相交融,重点突出了倦客怀人、思念妻子的主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虞美人(族兄无言召)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浪花云叶交加舞。

身近青冥路。

天知此客解骑鲸。

今夜一江明月、送行行。

从今直上鳌峰去。

应记经行处。

莫将险语乱江声。

却怕月中高卧、彩虹惊。

鹧鸪天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岩下清阴引兴长。

坐中初识令君香。

揽将风月归诗薮,乞得溪山作醉乡。

怜我老,与传觞。

吴霜点鬓又何妨。

只应银烛交红夜,羞对双歌发B237光。

水调歌头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缥缈青溪畔,山翠欲黏天。

纵云台上,揽风招月自何年。

新旧今逢二妙,人地一时清绝,高并两峰寒。

歌发烟霏外,人在去留间。

著方床,容老子,醉时眠。

一尊相属,高会何意此时圆。

况是古今难遇,人月竹花俱妙,曾见句中传。

不向今宵醉,忍负四婵娟。

眼儿媚

作者: 刘一止 朝代: 宋代

度岁经年两看承。

谁信有轻分。

从前稳过,如今方悔,不会温存。

眼前无限经行地,何处不销魂。

多应为你,不看风月,睡过黄昏。

12345 共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