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客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宫怨 / 闺怨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这首诗题为“宫怨”,却没有出现宫女的形象,而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宫苑景物和环境气氛的描写,烘托、暗示出宫女的愁怨之情。

  头两句抓住深宫寂寥、令人厌倦的特点,着眼于“柳色”和“莺啼”,描绘柳掩画楼、莺啼晓日,表现出“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春词》)的情境。

“柳色参差”,用语精炼,不仅写出宫柳的柔条长短参差,而且表现出它在晨曦中的颜色明暗、深浅不一。

“掩画楼”,则写出宫柳枝叶繁茂、树荫浓密。

宫苑中绿荫画楼,莺声宛啭,本是一派明媚春光。

但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的宫女,对此却别有一种感受。

清晨,柳荫中传来一声声莺啼,反引起宫女们心中无穷愁绪,整个宫苑充满了凄凉悲愁的气氛。

暮春柳色掩映画楼,透露出春愁锁闭、美人迟暮之感。

  后两句写落花,以宫花零落、随水流逝的景象,宫花非不美,但年年自开自落,无人观赏,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流水逝去。

在宫女看来,自己的命运与这落花又何其相似!

“无人见”,写出宫女被幽禁之苦:“逐春泉”,喻韶光的流逝。

前面着一“空”字,表达了宫女的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

正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所说:“因想已容色凋谢而人莫知,正如花之湮灭沟中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思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春华惜妾态,秋草念妾心。

始知井边桐,不如堂上琴。

月落却羡镜,花飞犹委苔。

门前长江水,一去终不回。

上巳日曲江有感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

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

晴沙下鸥鹭,幽沚生兰荃。

向晚积归念,江湖心渺然。

秋日怀储嗣宗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故人北游久不回,塞雁南渡声何哀。

相思闻雁更惆怅,却向单于台下来。

漾陂晚望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远客家水国,此来如到乡。

何人垂白发,一叶钓残阳。

柳暗鸟乍起,渚深兰自芳。

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

效陶彭泽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一梦倏已尽,百年如露草。

独有南山高,不与人共老。

尊中贮灵味,无事即醉倒。

何必鸣鼓钟,然后乐怀抱。

轻波向海疾,浮云归谷早。

形役良可嗟,唯能徇天道。

宿寿安甘棠馆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沧浪峡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

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

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赠王道士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

岂知浮云世,生死逐流水。

瑶台歌一曲,曲尽五烟起。

悠然望虚路,玉京在海里。

青箓秘不闻,黄鹤去不止。

愿随执轻策,往结周太子。

12345 共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