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观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精气腾井络,下临群岳尊。

元真戴天坐,执印朝轩辕。

白云楼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城上新开百尺楼,白云人伴白云留。

山川半倚三吴胜,江汉常吞七泽流。

蚕妇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 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

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

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

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

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参考资料: 1、 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

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

“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

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

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

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

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

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

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

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参考资料: 1、 徐思源.《古代诗歌精品阅读》: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219 2、 邵润阳.《陶者》和《蚕妇》比较谈.河北卢龙县教师进修学校:江西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995-1-15:8

车湖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忆昔车公居此地,遗墟缭绕临清渊。

惜哉断石文尚在,野老不识投波澜。

楚中作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

水通云梦浦,人渡沔阳舟。

广泽侵吴壤,孤城接郢丘。

山分三楚断,溪入九江流。

寂寞休兵月,纷纭战国秋。

吴生来赤壁,魏武定荆州。

六代凭形势,群雄死寇仇。

凄凉帝子宅,浩荡{右衤右爾}衡洲。

万里浮云暮,千年故国愁。

武昌宫不见,麋鹿自群游。

郴州道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南土殊风气,冬林叶尽丹。

越天无雁度,楚泽有龙蟠。

除夜宿黄沙馆书怀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穷年抚剑独无眠,世路危疑倦往还。

夜半无人残月白,狐鸣枭啸满空山。

除日万州临江亭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南浦逢除日,天涯有去舟。

蛮城和雨闭,峡水带春流。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昔乃荆棘荒,今为蕙兰袭。

嘉州

作者: 张俞 朝代: 宋代

城分二江急,树入九峰开。

地隔犍牂绕,人从楚蜀来。

12345 共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