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闺怨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我真后悔嫁给商人为妻,偏又命运不好,逢上了负心的郎,临走时,说是到东吴去。

三年过后,却从广州寄来了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这首小令从唐女子刘采春《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的绝句脱化,也穿插了《啰唝曲》“莫作商人妇”及白居易《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的意境。

但较原诗来看,“闺怨”的含意更为显豁。

“悔作”、“当逢”,口吻如生,表现出散曲小令开门见山的直露本色。

“闺怨”的前提多为夫君别离远出,唐诗往往将这种前提加以隐掩或推衍。

除上举的《啰唝曲》外,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其妙味如前人所评:“意其远行,却在近处。

总以行踪无定。

”看来恰恰同《啰唝曲》的“意其近行,却在远处”反了个向。

不过要让读者一览即领悟却不容易,可见唐诗是过于偏重含蓄了。

  徐再思改诗为曲的原因,可能就是为了化含蓄为显露,当然也有别的因素。

唐韩偓《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

”不怎么知名;

而李清照化用其意作成的《点绛唇》秋千词,“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云云,却为人传诵。

可见夺胎前人成作,也不失为出新的一途。

  原诗的薄情夫君“只道往桐庐”。

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唐方干《思江南》:“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看来唐代桐庐为一交通中心。

曲中改成了“别时只说到东吴”。

东吴的指谓说法不一,据周祁《名义考》,元明时习以苏州为东吴、湖州为中吴、润州为西吴,苏州在元代确实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这也说明曲作者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而是根据元代的实际情形更改了“闺怨”的细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梧叶儿·芳草思南浦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芳草思南浦,行云梦楚阳,流水恨潇湘。

花底春莺燕,钗头金凤凰,被面绣鸳鸯: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折桂令·春情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之苦。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 参考资料: 1、 王震远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08-909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参考资料: 1、 王震远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08-909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生下来以后还不会相思,才刚刚懂了什么是相思,却深受着相思之苦。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身像飘浮的云,心像纷飞的柳絮,气像一缕缕游丝。身似浮云:形容身体虚弱,走路晕晕乎乎,摇摇晃晃,像飘浮的云一样。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空剩下一丝余香留在此,心上人却已不知道在哪里去留?余香:指情人留下的定情物。盼千金游子何之:殷勤盼望的情侣到哪里去了。何之,往哪里去了。千金:喻珍贵。千金游子:远去的情人是富家子弟。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相思病症候的到来,最猛烈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灯光半昏半暗时,是月亮半明半亮的时候。证候:即症候,疾病,此处指相思的痛苦。 参考资料: 1、 王震远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08-909 .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题目为“春情”显然是写男女的爱慕之意,而全曲描写一位年轻女子的相思之情,读来侧恻动人。“平生不会相思”三句,说明这位少女尚是初恋。情窦初开,才解相思,正切合“春情”的题目。因为是初次尝到爱情的琼浆,所似一旦不见情人,那相思之倩便无比深刻和真诚。有人说爱情是苦味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已道出此中三昧。这三句一气贯注,明白如话,然其中感情的波澜已显然可见。于是下面三句便只体地去形容这位患了相思病的少女的种种神情与心态。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身似浮云”,状其坐卧不女游移不定的样子;“心如飞絮”,言其心烦意乱,神志恍惚的心理;“气若游丝”则刻画她相思成疾,气微力弱。少女的痴情与相思的诚笃就通过这三个句子被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空一缕余香在此”,乃是作者的比喻之词,形容少女孤凄的处境。著一“空”字,便曲尽她空房独守,寂寞冷落的情怀;“一缕余香”四字,若即若离,似实似虚,暗喻少女的情思飘忽不定而绵绵不绝。至“盼千金游子何之”一句才点破了她愁思的真正原因,原来她心之所系,魂牵梦萦的是一位出游在外的高贵男子,少女日夜思念盼望着他。这句与上句对仗成文,不仅词句相偶,而且意思也对应,一说少女而一说游子,一在此而一在彼,然而由于对偶的工巧与意思的连贯,丝毫不觉得人工的雕凿之痕,足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最后四句是一问一答,作为全篇的一个补笔。“证候”是医家用语,犹言病状,因为上文言少女得了相思病,故北处以“证候”指她的多愁善感,入骨相思,也与上文“害”字与“气若游丝”诸句给合。作者设问:什么时候是少女相思最苦的时刻?便是夜阑灯昏,月色朦胧之时。这本是情侣们成双作对,欢爱情浓的时刻,然万对于茕然一生独一身的她来说,忧愁与烦恼却爬上了眉尖心头。不可排遣的相思!   这首曲子的脉络很清晰,全曲分为四个层次:首三句说少女陷入了不能自拔的相思之病;次三句极表少女处于相思中的病态心理与神情举止;后二句则点出少女害相思病的原因;最后宕开一笔,以既形象又含蓄的笔墨逗露出少女心巾所思。全曲一气流走,平易简朴而不失风韵,自然夭成而曲折尽致,极尽相思之状。   这首曲子语言上的一个特色便是首三句都押了同一个“思”字,末四句则同抑了一个“时”字,不忌重复,信手写去,却有一种出自天籁的真味。这正是曲子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曲不忌俗,也不忌犯,而贵在明白率真,得天然之趣,一也就是曲家所谓的“本色”。 参考资料: 1、 王震远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08-909 .

人月圆·甘露怀古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

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空廊:指响糜廊。

《吴郡志》:“响糜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糜(木底鞋),廊虚而响,故名”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

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

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

空廊:指响糜廊。

《吴郡志》:“响糜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糜(木底鞋),廊虚而响,故名”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商调】梧叶儿 钓台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龙虎昭阳殿,冰霜函谷关,风月富春山。

不受千钟禄,重归七里滩,赢得一身闲,高似他云台将坛。

 革步  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湍水向东流。

鸡犬三家店,陂塘五月秋,风雨一帆舟,聚车马关津渡口。

 春思  芳草思南浦,行云梦楚阳,流水恨潇湘。

花底春莺燕,钗头金凤凰,被面绣鸳鸯,是几等儿眠思梦想。

  鸦鬓春云,象梳秋月欹,鸾镜晓妆迟。

香渍青螺黛,盒开红水犀,钗点紫玻璃,只等待风流画眉。

  风初定,月正明,人......更多

【双调】沉醉东风 息斋画竹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葛陂里神龙蜕形,丹山中彩凤栖庭。

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

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春情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

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

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红灼灼花明翠牖。

翠丝丝柳拂青楼。

锦谷春,银瓶酒,玉天仙燕体莺喉。

不向樽前醉后休,枉笑煞花间四友。

清江引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

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

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水仙子·夜雨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7二老8忧,都到心头。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440-441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7二老8忧,都到心头。三更:指夜半时分。归梦:回家的梦。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逆旅:客舍。《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言旅途备受风霜、冷遇之苦。淹留:滞留。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乡,即浙江嘉兴一带。二老:父母双亲。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440-441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7二老8忧,都到心头。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深深的愁。夜里做着的归家好梦,一直延续到三更之后。灯花敲落棋子还未收,叹新丰孤馆文士羁留。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三更:指夜半时分。归梦:回家的梦。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逆旅:客舍。《唐书·马周传》记,唐人马周未发迹之前,客居新丰,遭店主人冷遇。这里以马周自况,言旅途备受风霜、冷遇之苦。淹留:滞留。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乡,即浙江嘉兴一带。二老:父母双亲。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440-441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梧桐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卜算子》),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晏殊:“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芭蕉同样具有独特的离别愁绪。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杜牧:“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咏雨》)李煜:“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长相思》)南唐卢绛没有入仕时,曾经生病住店,梦见白衣妇人唱着歌劝酒,词中说:“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菩萨蛮》)林逋:“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宿洞霄宫》)   “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梦回,再难入眠。“落灯花棋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棋一般,宋代贺铸有词说:“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忆秦娥》)可见在三更之夜,天涯孤客,更添愁绪,“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样是孤寂的象征。作者用了这么多语言描写了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叹新丰逆旅淹留。”《太平乐府》作“叹新丰孤馆人留”。此句出自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新丰地属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得天下后,将父亲接到京中,而刘父思乡之情很浓,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丰邑的样子,并另建村镇,并迁来丰邑的居民,所以叫新丰。《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而并不一定真的是旅居新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全曲的意旨。天一阁本《录鬼簿》记载徐再思只做过“嘉兴路吏”。《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居江湖,十年不归”。由此可见徐再思曾有北上的经历,而且滞留有十年之久,除此曲之外,他的“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商调《悟叶儿·革步》)、“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须归”([越调]《天净沙·别高宰》)、“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均可见一斑。徐再思北上旅居已是中年,郁郁不得志,华发新生,不得不感慨江南子弟他乡老的落魄和无奈。十年游宦归梦远,让他感到十分惆怅。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起三句鼎足对,妥帖自然,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见出作者的功力。中间段点出痛苦根源,由感而发,语淡味浓。各种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骚客早已描写尽致,在作者笔端却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加独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荡气回肠之功。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说尽了作者的无力与无成,文已尽而意有余。徐再思十年北上的经历,由于资料缺失,已无法查找,只能从他的诗句中略窥一二。元代社会歧视南人和知识分子,“八娼九儒十丐”虽略有夸张,但也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入仕之难。徐再思北上之行,无非为求仕而往。作为南宋遗民的亡国之恨,作为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无门,颇有“英雄失路”的感慨。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字字未写作者自己,写物寓言,侧面落笔,“以我观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词之变体,但比词更贴近民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之美在于它更加浑朴自然、清新爽朗,“俗中透雅”、“雅中求俗”,它能以其特有的流行性在市井勾栏中广为流传,原因就在于它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情感。   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数字,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作者笔下,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曲中层层递进,以最少的数词却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惆怅、光阴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可以说曲因数字而有生趣,数字因曲而灵动。这一点在“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迤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双调]《水仙子·春情》)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的反复迭用,有斧凿之嫌,好在《夜雨》一曲贵在真情实感的流露,而非一般的应景之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徐再思正是借助数字对秋色的描写,借景抒情、寓言写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游子“旅思”之情。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动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双调】蟾宫曲 西湖

作者: 徐再思 朝代: 元代

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

今日重来,莺嫌花老,燕怪春悭。

听越女鸾箫象板,恼司空雾鬓云环。

道院弹关,酒会诗坛,万古西湖,天上人间。

 钱子云赴都  赋河梁渺渺予怀,今日阳关,明日秦淮。

鹏翼风云,龙门波浪,马足尘埃。

宽洗汕胸中四海,便蜚腾天上三台。

休等书斋,梅子花开,人在江南,先寄诗来。

 江淹寺  紫霜毫是是非非,万古虚名,一梦初回。

失又何愁?

得之何喜?

闷也何为?

落日外萧山翠微,小桥边古寺残碑。

......更多

1234 共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