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雪牖风轩度岁。

时听芭蕉,雨声凄恻。

情多易感,渐不觉鬓成丝。

忽又成千古,诮如梦里。

西山南浦尽秋意。

一望芦花飞。

有一点沙鸥,点破松梢翠。

凄然念起。

觉两腋凉飙细。

诗兴浑飞在渔乡橘里。

鹧鸪天(灯夕天谷席上作)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翠幄张天见未曾。

驼峰鹅掌出庖烹。

醉酣浑是迷天地,但见尊前万点星。

人似玉,酒如饧。

果盘簇饤不知名。

东风吹我三山下,如在神霄上帝庭。

沁园春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嫩雨如尘,娇云似织,未肯便晴。

见海棠花下,飞来双燕,垂杨深处,啼断孤莺。

绿砌苔香,红桥水暖,笑捻吟髭行复行。

幽寻懒、就半窗残睡,一枕初醒。

消凝。

次第清明。

渺南北东西草又青。

念镜中勋业,韶光冉冉,尊前今古,银发星星。

青鸟无凭,丹霄有约,独倚东风无限情。

谁知有,这春山万点,杜宇千声。

沁园春(赠胡葆元)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要做神仙,炼丹工夫,亦有何难。

向雷声震处,一阳来复,玉炉火识,金鼎烟寒。

_女乘龙,金公跨虎,片晌之间结大还。

丹田里,有白鸦一个,飞入泥丸。

河车运入昆山。

全不动纤毫过玉关。

把龟蛇乌兔,生擒活捉,霎时云雨,一点成丹。

白雪漫天,黄芽满地,服此刀圭永驻颜。

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菊花新·十二楼台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十二楼台,但前回旧迹。

想琪花似雪,忘了还思。

朝暮痴痴地。

只有老天知。

却自省、玉阶金砌。

错抛离。

梧桐声颤,窗外草蛩吟细。

醉魂觉,又听秋鸿悲呖。

极目寒空,叹未有紫云梯。

绛阙消息子。

也无一二、枉垂涕。

行香子(题罗浮)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满洞苔钱。

买断风烟。

笑桃花流落晴川。

石楼高处,夜夜啼猿。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

独枕空拳。

与山麋、野鹿同眠。

残霞未散,淡雾沈绵。

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洞府自唐尧时始开,至东晋葛稚川方来。

及伪刘称汉,此时方显,遂兴观。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葛长庚的词最显著的特点,是语言讲究,工于推敲。

开头的“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二句,选用江、山、云这些巨幅背景入词,同时用“远”字、“长”字预示行人辽远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伤神的时令。

因此,起首十字在点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饱含了惜别的全部情绪。

这首词的开头纯用景语,由于一二句意境高远,所以词篇刚一开始就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分外的浓烈,接着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将汹涌而出了。

谁知刚说完了这四个字,作者却突然打住,来了句“时见双燕语风樯”。

“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

作者反而欲说还休,这种写法既写出情之切,难以表达,同时又使文势跌宕,于一张一弛之中显出了作者炼句谋篇的功夫。

“双燕语风樯”是借物写人,从侧面补叙“相留相送”中的情意。

“满目”以下三句分别将别时所见、分手远去、别后独处三个环节写了出来。

  词篇写别离,但离别情绪却没有用一个字来正面点染,只用当时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烘托离人的辛酸,这在古人诗词中已属少见;

至于将别去的速度写得那么迅疾,近乎是叠用由言别到分手到孤单的一个个镜头,则无疑又是抒写离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

用“千里”明提两地遥远的距离,用“沃”反衬愁肠回绕的痛楚,都极有分量。

“回雁峰前路”是设想中的来日前程。

回雁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传秋雁南飞,至此而返。

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还是返不了呢?

“烟树正苍苍”便暗示:那里渺茫难测,何从预料归期!

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词中独写“回雁峰”是有讲究的。

  下半阕,作者用三个字的短句,选取漏、灯、马三种事物表现行人单调的旅途生涯。

其中,写漏声用“残”,写灯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经历着一个不眠之夜。

“马蹄香”是用马蹄尚有踏花余香,来说明主人公驻足不久。

然而漏残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将开始。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写的是未来的旅程。

词用“浮云飞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诗文中较为常见的;

而“一身将影”用上“将”字,把“形只影单”的意思予以翻新,就开始露出逋峭之势;

至“向潇湘”三字虽只引入地名,但潇湘为湘江的别称,位置在衡山之,连系上半阕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将词人心中的留连眷念之情刻画了出来。

  “多少”以下三句写“一身将影向潇湘”时的情绪,其中“多少风前月下”即叙述自己的孤独,又比照往日风前月下的幸福与团聚,在对比中写尽思念,写透凄切。

“迤逦天涯海角”从回雁峰、潇湘再往极远推开,并从“多少风前月下”的美好回忆中惊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梦亦凄凉”这一撕裂肝肺的呼声。

以“又是春将暮”结尾,既呼应“江上春山远”,又挽住不尽的跋涉:“无语对斜阳”既呼应“山下暮云长”,又挽住无穷的凄凉。

有了这两句,就能总揽全篇大旨,使词作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此外,结处出现“无语对斜阳”的人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极耐寻味。

  葛长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隽飘逸。

这阕词赋离愁,从“春山”、“暮云”以下,选用一连串最能叫人愁绝的景物,间用比兴与直接抒写之法,多方面渲染个人情绪,写得愁肠百转,深沉郁结。

然而词篇从“相留相送”写起,一气经过回雁峰、潇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虽千回百转,却能一往直前。

气脉贯通,气韵生动,实是词中珍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凤栖梧·绿暗红稀春已暮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水调歌头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要做神仙去,工夫譬似闲。

一阳初动,玉炉起火炼还丹。

捉住天魂地魄,不与龙腾虎跃,满鼎汞花乾。

一任河车运,径路入泥丸。

飞金精,采木液,过三关。

金木间隔,如何上得玉京山。

寻得曹溪路脉,便把华池神水,结就紫金团。

免得饥寒了,天上即人间。

贺新郎(游西湖)

作者: 葛长庚 朝代: 宋代

倚剑西湖道。

望弥漫、苍葭绿苇,翠芜青草。

华表凄凉市朝古,极目暗伤怀抱。

秋色与、芰荷俱老。

桂棹兰舟聊遣兴,仗金风、吹使芙蓉破。

柳阴里,堪少坐。

衷肠底事君知那。

要繁弦急管,又且沈酣则个。

烟水冥茫黄叶断,嘹唳数声雁过。

醉归去、山寒云暮。

整日消闲镇来往,问城南、老树知渠么。

黄鹤_,青纱帽。

12345 共1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