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诗

作者: 江总 朝代: 隋代

汉曲天榆冷。

河边月桂秋。

婉娈期今夕。

霰飖渡浅流。

轮随列宿动。

路逐彩云浮。

横波翻泻泪。

束素反缄愁。

此时机杼息。

独向红妆羞。

摄官梁小庙诗

作者: 江总 朝代: 隋代

小序诗纪云。

梁有小庙。

太祖太夫人庙也。

非嫡故别立庙。

南史曰。

侯景寇建邺。

诏以总权兼太常卿守小庙。

畴昔游依所。

今日荐樱时。

宪章诚有革。

岁月遂难思。

故人独之子。

官联更在兹。

虚檐静暮雀。

洞户映光丝。

平生复能几。

语事必伤悲。

别永新侯

作者: 江总 朝代: 隋代

送君张掖郡。

分悲函谷关。

欲知肠断绝。

浮云去不还。

芳树

作者: 江总 朝代: 隋代

朝霞映日殊未妍。

珊瑚照水定非鲜。

千叶芙蓉讵相似。

百枝灯花复羞然。

暂欲寄根对沧海。

大愿移华侧绮钱。

井上桃虫谁可杂。

庭中桂蠹岂见怜。

淮阳感秋

作者: 李密 朝代: 隋代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

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金风:秋风。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

郁陶:忧思积聚貌。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葭(jiā)苇:蒹葭芦苇。

藿藜(lí):藿香和蒺藜。

泛指野草。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徙倚:犹徘徊、逡巡。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乱世尚未荡平;

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樊哙(kuài):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

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

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

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

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虚生:徒然活着。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216-217页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

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

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

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

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

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

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

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

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

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

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

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

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

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

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

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

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

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

“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

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

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

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

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

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

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

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3-44

淮阳感怀

作者: 李密 朝代: 隋代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

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

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

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

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

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

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

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

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

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

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

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

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

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

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

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

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

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

“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

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

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

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

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

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

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

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3-44

纪辽东二首

作者: 杨广 朝代: 隋代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通典》曰:“高句丽自东晋以后,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随山屈曲,南临水,在辽东南。复有辽东、玄菟等数十城。”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王建又有《渡辽水》,也出于此。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 杨广 朝代: 隋代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横漠:横贯北部边境的沙漠。

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称北部边塞。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岂台”两句: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

本义,喜悦,也可表示“我”的谦称。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辈们世代经营的结果。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树兹” 两句:兹,此。

生,人民。

这两句是说,定下这次远征辽东的长策,是为了统一国家,消灭战乱,让广大人民长期安居乐业,永世太平。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讵敢” 两句:讵,岂。

焦思,忧愁焦虑。

上京,即首都。

这两句是说,我哪里敢惧怕劳苦焦虑而在京都高枕无忧地享乐呢?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北河”句:北河,河名。

黄河由甘肃流向河套,至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一河称北河。

《汉书·武帝纪》载:武帝曾于元封元年“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

武节,犹武德,武道。

《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诏:“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 秉武节,有些版本作“见武节”。

戎旌:军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出没:时隐时现。

超忽:旷远之貌。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撞金:打击金钲;

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节制步伐,指挥行阵。

鸣鼓:击鼓。

军队用以振奋士气,发起进攻。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关山:指关塞险隘,崇山峻岭。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缘岩”两句:乘空,犹凌空,耸立空中。

这两句是说,送物资军情的马匹在边道上快速奔跑,空中燃起了战争的烽火。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侯:古时候在关隘道路上迎送宾客、侦察敌情的小吏。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天山:山名,即祁连山。

以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

这里泛指边塞。

高阙:塞名。

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

《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赵武灵王自代旁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水经注·河水》谓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举望若阙,故名。

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

汉卫青率十万人击匈奴,败右贤王于此。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释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战争。

振旅:即整顿部队。

古代军队胜利归来谓之振旅。

这句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军事行动我们也振奋士气。

要荒:要,要服;

荒,荒服。

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

亦泛指远方之国。

这句的大致意思是使远方向我朝俯首称臣。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饮至”两句:饮至,古代国君外出,临行必告于宗庙,返回也必告于宗庙。

对从者有所慰劳,集群官共饮,谓之“饮至”。

清庙:即宗庙、太庙,取其清静肃穆之意,故称。

这两句是说,待战事结束,凯旋了,将告祭宗庙,设宴庆功,慰劳特士,赏赐功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早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

“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

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

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

古道于此复存。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江花月夜二首

作者: 杨广 朝代: 隋代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失题

作者: 杨广 朝代: 隋代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傍晚西斜的太阳将落,这场景让人一看就不免黯然惆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寒天的乌鸦;

受冻的乌鸦。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

寒鸦:寒天的乌鸦;

受冻的乌鸦。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傍晚西斜的太阳将落,这场景让人一看就不免黯然惆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2345 共1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