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大雷联句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高谈会良夕。

满酒对羁情。

闵闵风烟动。

萧萧江雨声。

密云穷浦暗。

飞电远洲明。

若非今宴适。

讵使客愁轻。

遥舟似连雁。

远火若回星。

江潭望如此。

衔巵共君倾。

照水联句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插花行理鬓。

迁延去复归。

虽怜水上影。

复恐湿罗衣。

临桥看黛色。

映渚媚铅晖。

不顾春荷动。

弥畏小禽飞。

答江革联句不成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日余乏文干。

逢君善草札。

工拙既不同。

神气何由拔。

咏杂花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井上发新花。

谁言不经染。

已如薄紫拂。

复似浓红点。

状锦无裁缝。

依霞有舒敛。

边城思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婀娜多姿的杨柳和离情相思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名的《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人借道中所见,以言行役之久,寄托离情乡愁。

到汉代,折柳赠别更蔚成风气。

可怜灞桥柳,愁煞离别人。

人们把杨柳和离别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因为那长长的柳丝最容易引起绵绵离情的缘故吧。

可是对于多情善感的诗人来讲,在那杨柳尚未垂下万条绿丝绦之时,他已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来临,从而触动了他的乡愁。

“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写的正是早春景象。

柳色黄而已,尚未吐出细叶;

水色绿而已,苔衣尚未长成。

这正是冬尽春来的一、二月之际,春意萌动,春色逗露之时。

杜审言说得好:“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飘泊边城的游子,对时令和景物的变化特别敏感。

忽见边城杨柳色,已觉春色动地来。

一个“动”字,把萌动的春意写得活泼泼地。

而这种敏感,正是由客居异地而产生的刻骨的乡愁催发的。

元稹诗云:“何处生春早,春生客思中。

”(《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赵嘏诗云:“何事最能悲少妇,夜来依约落边城。

”(《新月》)而当边城春色动的时候,客居边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乡念家了。

为什么春色最能撩拨人的乡思呢?

王维的这首诗可以算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沈子福归江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主簿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夕鸟已西度。

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

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

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

分路一扬镳。

赠诸游旧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弱操不能植。

薄伎竟无依。

浅智终已矣。

令名安可希。

扰扰从役倦。

屑屑身事微。

少壮轻年月。

迟暮惜光辉。

一涂今未是。

万绪昨如非。

新知虽已乐。

旧爱尽暌违。

望乡空引领。

极目泪沾衣。

旅客长憔悴。

春物自芳菲。

岸花临水发。

江燕遶樯飞。

无由下征帆。

独与暮潮归。

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家世传儒雅。

贞白仰余徽。

宗派已孤狭。

财产又贫微。

栖息同蜗舍。

出入共荆扉。

松笔时临沼。

蒲简得垂帷。

幸逢四海泰。

日月耀增辉。

相顾无羽翮。

何由总奋飞。

一朝异言宴。

万里就暌违。

远江飘素沫。

高山郁翠微。

相思对淼淼。

相望隔巍巍。

死灰终不然。

长岑且未归。

当怜此分袂。

脉脉泪沾衣。

别沈助教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可怜玉匣剑。

复此飞凫舄。

未觉爱生憎。

忽见双成只。

一朝别笑语。

万事成畴昔。

道遒若波澜。

人生异金石。

愿君深自爱。

共念悲无益。

与崔录西别兼叙携手诗

作者: 何逊 朝代: 南北朝

去夏予回首。

言乃重行行。

今春游派澨。

访子犹武城。

到别年逾半。

同归月未盈。

复道中寒食。

弥留旷不平。

道术既为务。

欢悰苦未幷。

及尔沉痾愈。

值兹秋序明。

石碛{氵公}江静。

沙流绕岸清。

川平看鸟远。

水浅见鱼惊。

逝将穷履历。

方欲恣逢迎。

何言聚易散。

乡棹尔孤征。

我本倦游客。

心念似悬旌。

闻离常屑涕。

是别尽凄清。

况此忘怀地。

相爱犹弟兄。

脉脉留南浦。

悠悠返上京。

欲镊星星鬓。

因君示友生。

678910 共1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