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几道哀挽 文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文
夏日七首 文
和仲车元夜戏述 文
惠别 文
洞箫奏兮瑶瑟御,日不足兮继以夜。
吾宁独此湛乐兮,嘉予美之宜修。
披浮云出明月兮,挥众星不与谋。
既成言以命予兮,顾永予之光明。
岂独谓不然兮,托东风以惠声。
嗟言独何容易兮,有倾身者鬼神。
中怀着而必见兮,卷兰舌而交信。
予虽不执子明烛兮,光辉其舍予。
两相审者不媒兮,予既获子于鼻息。
舒子声以歌兮,凤凰将闻而振羽。
结子佩而起舞兮,星斗视子而上下。
独翩翩其不可留兮,君之居可知而不可得。
春水涣涣兮,予独饮君河之曲。
示秬秸 文
和端午 文翻注译赏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ù)能还。
竞渡:赛龙舟。
讵:岂,表示反问。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殒: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
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ù)能还。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竞渡:赛龙舟。
讵:岂,表示反问。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殒: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
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坐 文翻注译赏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
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
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气:气氛。
清:冷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甘:甘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
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
气:气氛。
清:冷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
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甘:甘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此诗作于晚年,写景中有寄托。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
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
此与苏轼一派在哲宗绍圣时期所受苦难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
这也是一种人文意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文翻译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
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
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编著 邵宁宁 黄强主编 .唐宋词品读 花间晚照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35-136 . 2、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4 . 3、 赵仁圭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335-336 .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
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疏疏:稀疏。
金兽:兽形的香炉。
朱阑:红色栏杆。
月华:月光。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
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著人:使人。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编著 邵宁宁 黄强主编 .唐宋词品读 花间晚照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35-136 . 2、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4 . 3、 赵仁圭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335-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