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琳墓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

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

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

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

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

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

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古代史书常引录一些有关军国大计的著名文章,这类大手笔,往往成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凭借。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第二句正面点题。

“今日飘蓬”四字,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而这种感慨又是紧密联系着陈琳这位前贤来抒写的。

不妨说,这是对全篇主旨和构思的一个提示。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

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

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

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

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

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

纪昀评道:“‘应’字极兀傲。

”这是很有见地的。

但却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诗句中所蕴含的极沉痛的感情。

诗人在一首书怀的长诗中曾慨叹道:“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即鹿卢,一种宝剑)。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柄气冲斗牛而被沉埋的宝剑,不为世人所知。

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见弃于当时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

因此,“应”字便不单是自负,而且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

下句“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

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

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

“始怜君”的“怜”,是怜慕、欣羡的意思。

这里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对比: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

正因为这样,才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

这时,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腹联分承三、四句,从“墓”字生意。

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遥想。

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显出古坟的荒凉寥落。

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

由于缅怀陈琳,便进而联想到重用陈琳的曹操,想象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

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

“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

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也就在不言中了。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

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

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

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

  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

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09-1111 .

过五丈原 / 经五丈原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

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

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

雕:一本作“骓”。

久:一本作“共”。

柳营: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

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

营:一本作“宫”。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杀气:战争氛围。

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晴:一本作“清”。

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卧龙:指诸葛亮。

误:一本作“寤”。

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因:一本作“由”。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

锦:一本作“宝”。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

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

在晋官至散骑常侍。

老:一本作“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铁马:铁骑,指强大的军队。

云雕:指画有虎熊与鹰隼的旗帜。

绝尘:指行军速度极快。

雕:一本作“骓”。

久:一本作“共”。

柳营: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之地,这里比喻诸葛亮的军营。

汉宫:指西汉长安宫殿。

营:一本作“宫”。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杀气:战争氛围。

关右: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在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晴:一本作“清”。

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的降临。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

卧龙:指诸葛亮。

误:一本作“寤”。

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

因:一本作“由”。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象牙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

锦:一本作“宝”。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

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

在晋官至散骑常侍。

老:一本作“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

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

“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

“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

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

“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

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

“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

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

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

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

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

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

“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

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

诗人对此深为叹惋。

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

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

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

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

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

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

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

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

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

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嘲三月十八日雪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

暮春三月一连下了几夜的大雪,应当还未有煞春天的美景。

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

只因春色即将逝去,就让我留在枝头妆点梨花的盛开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孙少兵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孙少兵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酒泉子·花映柳条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

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

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

闲,一作“吹”。

凭:倚。

阑干:即栏杆。

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二句: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

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

疏索,稀疏冷落。

洞房,幽深的闺房。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地;

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掩银屏”三句: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

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

箔(bó),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新唐书·卢怀慎传》:“门不施箔。

”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西京杂记》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金玉珠玑。

”所以也称“珠帘”或“珠箔”。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

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

闲,一作“吹”。

凭:倚。

阑干:即栏杆。

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

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近来”二句:近来没有远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觉寂寞。

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

疏索,稀疏冷落。

洞房,幽深的闺房。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地;

绿墀青琐,西汉王根之宅。

”“掩银屏”三句:银色屏风遮掩,翠色竹帘下垂,苦度春夜。

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

箔(bó),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新唐书·卢怀慎传》:“门不施箔。

”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五引《西京杂记》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金玉珠玑。

”所以也称“珠帘”或“珠箔”。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

  上阕写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艳,后句暗淡,寓意着好景不常,美人迟暮。

中间“闲向绿萍池上。

凭阑干,窥细浪”三句写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落在一“闲”字上,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

  下阕写女主人公深闺怀远的寂寞。

换头二句写她的境遇和感受。

“近来音信两疏索”七个字,将相思离情点出,以下的描写无不因这情思引起。

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

接下来“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饰,与上片的“闲”字相应,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

最后“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

  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空虚寂寞,无限惆怅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3、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题卢处士山居 / 处士卢岵山居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2-1483 2、 张志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8-1119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樵客:出门采薪的人。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遥识:一作“遥指”。

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急:湍急。

露沙:露出沙石。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径:小路。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飞鸦集:一作“鸟飞散”。

满山:一作“满庭”。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

茎赤质柔。

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

花色白或淡红。

果瘦三角形,有棱。

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

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2-1483 2、 张志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8-1119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

  首联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

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

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颔联两句写一路所见,是近景。

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

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树叶冲走了,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物和色彩。

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上也加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颈联两句写入望的远景。

“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

“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相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

这两句改用协调的音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适应的。

  尾联两句又改用拗句的音节,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适应的。

而写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为了写人,为了衬托古朴高洁的“处士”形象。

  “荞麦”是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

荞麦花既和描写处士的山居风光相适应,同时,也说明处士的生活虽然孤高,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绝;

借此又点明了作者造访的季节是春天。

  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景物写得虽多而错落有致。

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色彩,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高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者的这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河传·湖上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湖上。

闲望。

雨萧萧。

烟浦花桥路遥。

谢娘翠蛾愁不销。

终朝。

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

春已晚。

莺语空肠断。

若耶溪,溪水西。

柳堤。

不闻郎马嘶。

嘲春风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春风何处好?

别殿饶芳草。

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

春风何处好?

别殿饶芳草。

苒嫋转鸾旗,萎蕤吹雉葆。

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

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

  古今多数文学史家和舆论家们,他们把温庭筠的词嗤之以为梁陈余风,视为靡靡之音,不信他能有什么政治寄托。

几乎等于把美人香草要从《离骚》中赶了出来。

这对于温庭筠是有欠公正的。

  温庭筠的这一首诗,他自己首先就署上了一个“嘲”字。

嘲者,讥笑也。

然而从他的诗里看,他把春风写得又是非常好。

好而要受到讥笑,就不能不说是在“指桑骂槐”。

因此,可以把此诗作为一首有寄托的诗来读。

  此诗开门见山就提出了“春风何处好?

”接着他列举了五种春风的行动,来证明春风之好。

换句话说,这五种行动,就是温庭筠理想中的“风”。

好而遭到遗弃,就是盲目讨好,这所以是该予以嘲笑的。

那么嘲风之盲目,也正是嘲皇帝之不识好坏。

评论界有人总是认为温庭筠不配《离骚》,其实他的这首诗可以说正是继承了楚风的“骚”意,因为它很容易使人想到了宋玉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扬。

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冷冷,愈病析酲。

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温庭筠在这里,正是师承了此意的。

试来解读风的好处:   第一种好处:“别殿饶芳草”,“饶”有丰、饱的意思。

这里作动词用,可以理解为因“春风”而使芳草茂密丰盛起来了。

芳草,就是香草,古人常常用它来比喻忠贞的美德。

刘攽说:“自诗人比兴,皆以芳草佳卉为君子美德。

”(《秦州玩芳亭记》)而这正是《离骚》的手法。

如果用代数的方法,把这代了进去,那么等式就是说:春风有什么好处呢?

它可以使君子具备着更多的美德。

而这正是子夏在《诗序》中说的:“风,风也;

风以动之”的本意。

  第二,“苒嫋转鸾旗”,“鸾旗”是皇帝鸾舆前面仪仗队所举的彩旗,用以显示仪表的威严的。

春风能使它得以舒展,显得更生动勃郁。

这正是杜甫的“致君尧舜”的意思。

  第三,“萎蕤吹雉葆”,“萎蕤”,旗名,也是卤簿中的一种。

但萎蕤也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葆”,就是羽葆,古时用鸟毛装饰的车盖;

也就是指皇帝所坐的车子“鸾舆”。

张衡《东京赋》:“羽盖威蕤”。

雉,是野鸡。

是用野鸡尾巴的毛作装饰的一种宫扇,也是皇帝近前的仪仗。

“萎蕤吹雉葆”,是说春风吹动着这些仪仗,就像吹动着茂密的青草。

不仅写出了皇帝仪仗队伍之浩荡,更写出了春风的质感。

可以说,这些葆羽,正是因春风才显得这样流动而有生气的。

  以上两句从远一直写到近,写春风能使皇帝的仪仗显得更为显赫。

可以试想,这样长长的仪仗队在春风中飘拂着前进,与在夏日无风的蔫搭搭地前进,则这有风与无风的气象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扬芳历九门”,九门,指天子之门,是说春风把芬芳的气息吹进了天子的宫廷。

如果没有春风,则纵有九门,也是没有生气的。

  第五,“澹荡入兰荪”,淡荡是水波荡漾的样子。

这里也是形容风,如水波之荡漾,似乎这春风飘举升降入于深宫,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入罗帷之后,终因无所是事,而不得已又钻入芳草丛中的了。

因为“争奈白团扇,时时偷主恩”,尽管它如何的想为皇上振兴威仪,无奈皇帝还是只喜欢那种虽无好风,却能经常出入怀袖的小团扇子。

小人在位,是以君子只有入于兰荪,与草木为伍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把春风写得是十分生动。

风本是没有形质的东西,但是由于他抓住了风的特性,如“饶”、“转”、“吹”、“扬”、“历”、“澹荡”等,或写风的自动,或因物以显形,都莫不富有特性。

因而使人处处感到风动,而且,他写春风而已,却又是故意地把它放在庄严、芬芳的处所。

它虽也接近皇帝,但只止于威仪,而不及怀袖,正如宋玉说的:是“愈病析酲,发明耳目”而不是使之更加沉溺,昏昏欲睡。

因此,这样的风,清醒者喜欢,而欲昏聩以终的是不高兴的。

这令人想到了唐宣宗与李德裕的故事。

宣宗刚即位,“德裕奉册太极殿。

帝还谓左右曰:‘向行而近我者,非太尉耶?

顾我毛发为森竖!

’翌日,罢为荆南节度使,俄徙东都留守。

”这里的春风多像李德裕,当李德裕扶助武宗时,唐室几乎中兴,可惜为时不久,宣宗即位,又复重用竖宦与小人,把一个“几使唐室中兴”(王夫之语)的大臣,一贬再贬,直至送至天涯海角以致死亡。

那么,这一首诗当是写于李德裕遭贬,然而还没有到崖州之时。

因为如果李德裕贬死,温庭筠哭尚且来不及,决不可能用现在的这种嘲笑的态度。

  置春风于不顾而恋小巧团扇的,这是时代的悲哀。

这里的“嘲”,实际是赞美,赞美春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终于还是贬了下来,和芳草们在一起。

这是诗人在为春风作不平之鸣,哀皇帝之昏而憎团扇之佞。

然而如此爱,如此哀,如此恨皆不可能,是以只有反其意而将爱以“嘲”出之。

嘲者,亦有哀其不识不知之过也。

温庭筠之自哂,也许他是悟了,所以历史上说他流落江湖,“不知所终”,则为仙为道,为贼为寇皆不可知。

只留下个当朝称他的儿子为“孽子”,则终是反朝廷也为可知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和友人伤歌姬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怆(chuǎng)然:悲伤貌。

月终圆:一本作“月须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芳念:怀念佳人的念头。

浓华:浓香艳丽的花朵,此处喻指佳人。

委逝川:原指随川流而去。

此处喻指去世。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一曲”句:故有乐曲《艳歌行》和《宛转歌》,然而此处未必实指,应是泛指佳人婉转动听的歌声。

婉:一本作“宛”。

九原:原指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此处泛指一般墓地。

妒:一本作“葬”。

婵娟:姿态美好貌,借指美女、佳人。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王孙:贵族子孙,此处借指飞卿的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

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作者友人歌姬去世,此诗为劝慰友人而作。

首句谓月缺花残乃人间既不可避免又常有之事,不必过度伤心,次句是宽慰友人之语。

三句谓自己能理解友人,诚无他事可阻止友人伤悼歌姬之念,然而落花随川流东去亦是常有之事,不独歌姬独亡。

五六句赞美歌姬,谓便是墓草也应嫉妒其婉转之歌声和婵娟之美色,同时也表达了飞卿对歌姬“委逝川”的同情和怜惜。

末二句谓友人当节哀,自古多情之人哀伤过度,除自损外,对亡人实无益处,况且亡人于九泉之下亦未必愿意看到未亡人因过分哀伤而自损的结果。

全诗以劝慰为主,其间穿插对歌姬的赞美与同情是为了把自己与友人划为同类,使友人觉得飞卿亦真为佳人“委逝川”而悲痛。

众所周知,同病之人往往可以互怜,同病之人互相劝慰的言语往往也比局外人的话更能触动人心,飞卿如此写,大概有此目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洲曲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雪二首

作者: 温庭筠 朝代: 唐代

砚水池先冻,窗风酒易消。

鸦声出山郭,人迹过村桥。

稍急方萦转,才深未寂寥。

细光穿暗隙,轻白驻寒条。

草静封还折,松欹堕复摇。

谢庄今病眼,无意坐通宵。

羸骖出更慵,林寺已疏钟。

踏紧寒声涩,飞交细点重。

圃斜人过迹,阶静鸟行踪。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1112131415 共3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