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严和之 文
辛丑正月三日雪 文
闲中信笔二首其一追和陈去非韵其一追和王履 文
衰病有感 文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文翻译赏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
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
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
呵!
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
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
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
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
参考资料: 1、 聂石樵.宋代诗文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27页 2、 张永鑫,刘桂秋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97页
雪晓清笳(jiā)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
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
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
呵!
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
雪晓:下雪的早晨。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
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无声:古代夜行军,令士卒口中衔枚,故无声。
句意是说披着铁甲的骑兵,衔枚无声疾走,望去像一片流水。
关河:关塞、河防。
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雁门山上。
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青海际,青海湖边。
这两处都是古代边防重地。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bìn)虽残,心未死。
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
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
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
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
睡觉:睡醒。
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所以计时。
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自许”句:是说自信能在万里之外立功封侯。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投笔从戎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来在西域建立大功,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
这里表示要取法班超。
鬓残:喻衰老。
参考资料: 1、 聂石樵.宋代诗文选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27页 2、 张永鑫,刘桂秋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陆游诗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97页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上片写的是梦境。
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
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
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
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
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
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
那就不忍说了。
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梦游”呢?
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
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既和清笳乱起、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又和作者从戎报国、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
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
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
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
虚实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有谁知”三字,照应“寄师伯浑”的题目,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
篇末直抒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从而振起全篇,激扬着高亢的情调。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
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
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101页 2、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5-1386页
初夏绝句 文赏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是令我激动的。
我扛着那巨型三脚架,在阳台上固定好了寻星镜,便开始了我的星际旅行。
在这城垣之中,再没有比夏夜星空中更明亮的星了。
我在天空中搜寻着维纳斯,调焦,忙地不亦乐乎。
说不上是繁星满天,也是星光点点,有时候月明星稀,倒令我想起“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来。
初夏的夜是闷热的,热的舒心,热的畅快。
这还不像仲夏时的“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
等到仲夏时节,一家老少在夏夜,拿上凉席,在雨后散发出清香的草地上纳凉。
倒也真有些许诗意。
正如杜甫的《夏夜叹》说:“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初夏里最优美的还有夜空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
星星像是浸在水里一样,而萤火虫就在这水一样的空中扶摇而上。
有人抓上几只,放在瓶里,它们便发出美丽的光芒。
萤火虫就代表着夏天,即使是初夏。
夏日的午后是闷热的。
坐在篮球场边的长凳上,我的心早已飞奔在森林之中。
初夏的墨绿的大森林中,凉意弥漫开来。
日光和谐地,静谧地从枝头泄下,暖暖地洒在肩头。
碧蓝的天空像玛格丽特的水晶球一样,闭上眼睛,初夏的微风拂过耳朵,会把头发凌乱地吹在脸上。
绿叶婆娑,初夏的风缠绕着参天古木的躯干,我便和风一起低语,走向更遥远的仲夏。
而面前的,便是球场上飞奔的身影。
初夏总是和海洋联想在一起的。
最初的印象是伫立于海岸上,带着一分活力与热情,伸开手去感觉穿过指间的海风。
背景是淡淡的色调,嬉戏的人们的身影变得模糊。
瞬间的泪眼朦胧,宛如凌空的女神撒下的花朵… …这是初夏的曼妙的日光海岸。
我靠着榕树坐下,听着悠扬的乐曲,品着一杯淡淡的香茗,寻找我的初夏绝句。
风促然吹过,引得花儿飘零,那如绯红的轻云般灿烂的花瓣就这样在初夏时节,芬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歌行 文翻注译赏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
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
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参考资料: 1、 陆游.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45页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犹当:应当。
表愿望。
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枭(xiāo):杀。
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
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岂其:难道。
表反诘。
寒螿(jiāng):寒蝉。
似蝉,体较小。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剧饮:放量喝酒。
钜野:古代大泽名。
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顿:立刻。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匣:剑鞘。
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何当:哪时能够。
凯旋:胜利归来。
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
当时被金人侵占。
参考资料: 1、 陆游.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45页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算没法做个安期生那样的仙人,喝醉了,在东海里骑着鲸鱼玩耍游荡;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也该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带兵杀敌,收复沦陷的国土与首都长安。
犹当:应当。
表愿望。
李西平:唐朝名将李晟(成)因平定叛乱有功,封为西平王。
枭(xiāo):杀。
旧京:指唐朝京城长安。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六月,李晟从叛将朱泚手中收复长安城。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可怜我,什么功名也没建立,年龄却已老大,白发萧骚;
种种:头发短的样子。
来无情:无情地生长。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傍晚躺在这成都的古庙,眼见着落日的余晖,装点这僧房的纱窗。
成都:今在四川省成都市。
陆游时在成都,寄寓在多福院。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哎,难道我这个驰骋沙场的杀敌能手,就成了这么个做做诗的无用之辈,像寒蝉那样?
岂其:难道。
表反诘。
寒螿(jiāng):寒蝉。
似蝉,体较小。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酒兴来时我把桥边酒家的酒都买光;
长长的酒瓶,把大车全都堆满。
市桥:桥名,在成都石牛门。
磊落:酒瓶堆叠的样子。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唤来了乐队奏起悲壮的音乐助兴,喝起来犹如黄河水倾倒在钜野中一样。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音乐。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剧饮:放量喝酒。
钜野:古代大泽名。
旧址在今山东钜野县附近,临近黄河。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我平时滴酒不沾,这番豪迈气概,顿时令许多人惊讶感叹。
顿:立刻。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国仇还没报,壮士已衰老;
匣中宝剑耐不了寂寞,半夜里发出阵阵吟啸。
匣:剑鞘。
宝剑夜有声:这是表示壮志难酬的不平之鸣。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什么时候在三更大雪中收复了飞狐城,凯旋归来,与将士宴会欢笑!
何当:哪时能够。
凯旋:胜利归来。
飞狐城:在今河北省涞源县。
当时被金人侵占。
参考资料: 1、 陆游.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第45页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诗用浪漫手法开始,前四句谈自己生平的抱负:或者做个安期生那样的神仙,游戏人生;
要么做个李西平那样的名将,杀敌立功。
这四句写得气势很雄壮,与李白《将进酒》等古风一样,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激励,使人进入振奋的状态。
就表达上来说,前者又只是后者的陪衬,做神仙是幻想,做名将才是诗人努力想实现的方向。
同时,用李西平事又十分贴切当时时局,陆游正是想要同李西平扫平逆贼、收复旧京长安一样扫平金虏、收复旧都汴京。
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愿望是那么地虚无缥缈。
诗人回到了现实,便把前四句放出的狂澜一下子倒挽回来,进而感叹自己,年龄老大,功业无成,只能闲居在僧寮,无聊地躺着,默送着夕阳西下。
他想着,像自己这样的战士,就不能只作个诗人,发出凄苦的吟声,这决不是自己所愿意的,于是诗在沉重的压抑中再度放开,故作豪语,先写自己放浪于酒,意气奋发,从而在吐露心中郁结的烦闷时,又表现自己的豪情、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收复失地,饮酒庆功。
末两句结得很自然,既承上饮酒而来,又与起首要做李西平遥遥呼应。
后人评放翁诗十九都是从军之作,这首诗虽然是闲居遣怀,主题仍与从军诗保持了一致。
诗的格调雄放豪轶,悲中带壮,既有不满与牢骚,又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无论是醉歌作达还是自我排遣,都紧密围绕对国事的关心与对未来的信心,所以很有鼓舞力。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942-944页
木兰花·立春日作 文翻注译赏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流落巴山蜀水屈指也已三年了,到如今还是青衫布衣沦落天涯,尘满旅途行戍未定。
身似瀼水渡口上的浮云,愁如瞿塘峡关中的春草除去还生。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春盘春酒年年都是醇香醉人,一到立春日,戴旛胜于头上,痛饮一番,喝到在斜阳下醉倒。
人间众生到今日都长一岁,绝非仅仅我一人走向衰老。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36-38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立春:中国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逢节于上一年的岁尾,而习惯上已经把它当作春季的开始。
巴山:即大巴山,绵亘于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脉,经常用以代指四川。
青衫:古代低级文职官员的服色。
西瀼(ràng):水名,在重庆。
东西瀼水,流经夔(kuí)州;
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
这里用西瀼代指夔州。
瞿唐:即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其北岸就是夔州。
夔州东南江边有关隘,称“江关”,亦名“瞿唐关”。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春盘春酒:谓立春日的应节饮馔。
传统风俗,立春日当食春饼、生菜,称为“春盘”。
旛(fān):即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
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为宋时习俗,取喜庆之意。
判:此处与“拚(pàn)”同义,犹今口语之“豁出去”。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36-38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流落巴山蜀水屈指也已三年了,到如今还是青衫布衣沦落天涯,尘满旅途行戍未定。
身似瀼水渡口上的浮云,愁如瞿塘峡关中的春草除去还生。
立春:中国传统历法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般逢节于上一年的岁尾,而习惯上已经把它当作春季的开始。
巴山:即大巴山,绵亘于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脉,经常用以代指四川。
青衫:古代低级文职官员的服色。
西瀼(ràng):水名,在重庆。
东西瀼水,流经夔(kuí)州;
瞿塘关也在夔州东南。
这里用西瀼代指夔州。
瞿唐:即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其北岸就是夔州。
夔州东南江边有关隘,称“江关”,亦名“瞿唐关”。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春盘春酒年年都是醇香醉人,一到立春日,戴旛胜于头上,痛饮一番,喝到在斜阳下醉倒。
人间众生到今日都长一岁,绝非仅仅我一人走向衰老。
春盘春酒:谓立春日的应节饮馔。
传统风俗,立春日当食春饼、生菜,称为“春盘”。
旛(fān):即幡,是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
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本为宋时习俗,取喜庆之意。
判:此处与“拚(pàn)”同义,犹今口语之“豁出去”。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王双启.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36-38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这首词是陆游四七岁任夔州通判时所写的。
他到夔州到写这首词时不过一年多,却连上岁尾年头,开口便虚称“三年”,且云“流落”,从一入笔就已有波澜之情。
次句以形象描写“流落”二字。
“青衫”言官位之低,“破尽”可见穷之到了极点“尘满帽”描写出作者在道途中风尘仆仆,行戌未定的栖遑之态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活画出一个沦落天涯的诗人形象,与“细雨骑驴入剑门”异曲同工。
三、四句仍承一、二句生发。
身似浮云,飘流不定;
愁如春草,刬去还生。
以“西瀼渡头”、“瞿塘关上”为言者,不过取眼前地理景色,与“巴山道”三字相对应而已这上片四句,把抑郁潦倒的情怀写得如此深沉痛切,不了解陆游当时那几年遭遇,是很难掂量出这些句子中所涵蕴的感情分量来的。
陆游自三十九岁被贬出临安,到镇江作通判,旋移隆兴(府治在今天江西省南昌市);
四十二岁又因为“力说张浚用兵”,被削官归山阴故里;
到四十五岁才又得到起用夔州通判的新命。
他的朋友韩元吉在《送陆务观序》中把陆游心中要说的话说了个痛快:“朝与一官,夕畀一职,曾未足伤朝廷之大;
旦而引之东隅,暮而置之西陲,亦无害幅员之广也。
……务观之于丹阳(镇江),则既为贰矣,迩而迁之远,辅郡而易之藩方,其官称小大无改于旧,则又使之冒六月之暑,抗风涛之险(由于途中舟坏,陆游几乎被溺死)病妻弱子,左饘右药……”(《南涧甲乙稿》卷十四)。
这段话是送陆游从镇江移官到隆兴时写的,说得激昂愤慨。
从近处愈调愈远,既不是明明白白的贬职,也不是由于升迁,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他呢?
韩元吉故作不解,其实他是最了解这其中的缘由的。
孝宗赵眘即位后,表面上志存恢复,实则首鼠两端。
陆游坚持劝说孝宗抗金,孝宗对之貌似奖掖而实则畏恶。
陆游在内政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以增强国力,由此也得罪了握有实权的官僚集团。
先前由京官而出判镇江,对他是一个挫折;
进而罢黜归里,更是一个挫折;
此刻虽起用而远判巴蜀,这又是一个挫折。
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显然并非加之于一人,而是意在摧折整个主战派的心志,浇灭抗金复国的火种,那么不幸的人岂只是陆游一个人吗?
由此可见,三年流落之哀,不仅是一己之哀,实在是国家民族的大哀。
创痛巨深,安得不言之如此深沉痛切?
上片正面写心底抑郁潦倒之情,抒发报国无门之愤这是陆游诗词的主旋律,在写法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下片忽然换意,紧扣“立春”二字,以醉狂之态写沉痛之怀,设色陡变,奇峰突起。
立春这一天士大夫戴旛胜于头上,这是宋时的一种习俗,戴上旛胜表吉庆之意。
但戴银旛而曰“试”,节日痛饮而曰“判”(“判”即“拚”之意),就显然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不平常意味了。
这只是词人借酒消愁,逢场作戏罢了,而内心是很伤感的。
结尾处更是飏开一笔,表面上是说不是他一人偏老,而实际上是词人深深感到时光的虚度。
这就在上片抑郁潦倒的情怀上,又添一段新愁。
词人强自宽解,故作旷达,正是推开一层、透过一层的写法。
哭泣本人间痛事,欢笑乃人间快事。
但今日有人焉,不得不抹干老泪,强颜随俗,把哭脸装成笑脸,让酒红遮住泪痕,这种笑,岂不比哭还要凄惨吗?
东坡《赤壁赋》物我变与不变之论,辛弃疾《丑奴儿》“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之句,都是强为解脱而写的违心之言,写出更深一层的悲哀,那手法近乎反衬,那境界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纵观全词,上下片都是写心底抑郁之情,但乍看竟好象是两幅图画,两种情怀。
沈谦论词作云:“立意贵新,设色贵雅,构局贵变,言情贵含蓄。
”(《填词杂说》)但作词之道,条贯、错综,两不可失,此意刘永济《词论·结构篇》曾深言之。
读陆游此词,抑郁之情贯穿始终,上下片表现手法截然相异,构局又极错综复杂。
读上片,看到的是一个忧国伤时、穷愁潦倒的悲剧人物形象;
读下片,看到的是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喜剧人物形象。
粗看似迥然不同,但仔细看看他脸上的笑全都是装出来的苦笑,终于领悟到这喜剧其实不过是更深沉的悲剧罢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文赏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
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
岂惟涨沟溪,势已卷平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
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
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陆游的抗战思想此时受到当权派的排挤,生活潦倒不堪,但他坚定自身的信念,不与朝廷权贵同流合污.他通过本诗对比控诉了那种贫富悬殊、苦乐迥异的不合理现象,大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遗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