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平昌(一作昌平)岛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剪彩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宫女怜芳树,裁花竞早荣。

寒依刀尺尽,春向绮罗生。

弱蒂盘丝发,香蕤结素成。

纤枝幸不弃,长就玉阶倾。

和崔正谏登秋日早朝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鸡鸣朝谒满,露白禁门秋。

爽气临旌戟,朝光映冕旒。

河宗来献宝,天子命焚裘。

独负池阳议,言从建礼游。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闻道清明近,春闱向夕阑。

行游昼不厌,风物夜宜看。

斗柄更初转,梅香暗里残。

无劳秉华烛,晴月在南端。

答宁处州书(一作答宁处州报赦)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书报天中赦,人从海上闻。

九泉开白日,六翮起青云。

质幸恩先贷,情孤枉未分。

自怜泾渭别,谁与奏明君。

李舍人山园送庞邵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符传有光辉,喧喧出帝畿。

东邻借山水,南陌驻骖騑. 握手凉风至,当歌秋日微。

高幨去勿缓,人吏待霜威。

送陆侍御馀庆北使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古人贵将命,之子出輶轩。

受委当不辱,随时敢赠言。

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轘辕。

安得回白日,留欢尽绿樽。

夜宿七盘岭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晓 一作:山)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43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6 .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

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

窗,一作“床”。

天河:银河。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

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

”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

”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

子规:杜鹃鸟。

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

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43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6 .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

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

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

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

窗,一作“床”。

天河:银河。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

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

左思《吴都赋》写江南四种特产树木说:“平仲君迁,松梓古度。

”旧注说:“平仲之实,其白如银。

”这里即用以写南方异乡树木,兼有寄托自己清白之意。

子规:杜鹃鸟。

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

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43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6 .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晓 一作:山)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这首五律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

“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

次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

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

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末联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

“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

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此化用其意。

“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

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尚留发展痕迹。

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余风。

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

首联点出“独游”、“高卧”;

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

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

结构完整,针迹细密。

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

胡应麟评价这首诗“气象冠裳,句格鸿丽”,的确是有识之言。

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张说曾夸奖他说:“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

”(见刘餗《隋唐嘉话》)这未免过奖,但也可说明,沈诗确有较高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也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张义光.高卧七盘西,山水皆寄情──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赏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03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7-38 .

寒食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关山月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

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

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

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1112131415 共1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