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秬秸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和端午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ù)能还。

竞渡:赛龙舟。

讵:岂,表示反问。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殒: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

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jù)能还。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竞渡:赛龙舟。

讵:岂,表示反问。

国亡身殒(yǔn)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唉!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殒:死亡。

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

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

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

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

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

迄无定论。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

《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

”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坐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

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

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气:气氛。

清:冷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甘:甘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

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

气:气氛。

清:冷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

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甘:甘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此诗作于晚年,写景中有寄托。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

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惧风寒的神韵。

此与苏轼一派在哲宗绍圣时期所受苦难的历史背景有关,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征。

这也是一种人文意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

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

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编著 邵宁宁 黄强主编 .唐宋词品读 花间晚照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35-136 . 2、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4 . 3、 赵仁圭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335-336 .

帘幕疏疏风透。

一线香飘金兽。

朱阑倚遍黄昏后。

廊上月华如昼。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

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疏疏:稀疏。

金兽:兽形的香炉。

朱阑:红色栏杆。

月华:月光。

别离滋味浓于酒。

著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

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著人:使人。

参考资料: 1、 马建东编著 邵宁宁 黄强主编 .唐宋词品读 花间晚照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35-136 . 2、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4 . 3、 赵仁圭主编 .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335-336 .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宛敏灏 等撰 .宋词鉴赏辞典 (上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 :669-672 . 2、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3 . 3、 宋词三百首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11 .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木叶:即树叶。《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世常以此写秋景,兼写乡思。亭皋:水边平地。重阳:即阴历九月九日;古时风俗,人们常在这天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有亲友在外,届时不免互相思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捣衣:古代妇女于秋季渐寒时,在砧石上捶打寒衣以备寄送远方的亲人过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沈佺期《独不见》亦云:“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庾肠:即庾信的愁肠,喻思乡的愁肠。庾信本为南朝时梁朝的官员,因出使西魏被留,羁旅北地,故常思念祖国和家乡。其《哀江南赋》序云:“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后人常以“庾愁”代指思乡之心。潘鬓:即潘岳的斑鬓。潘岳为西晋文学家,貌美而早衰,其《秋兴赋·序》云:“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鬓”为中年鬓发斑白的代词。这里词人以“潘鬓”自喻身心渐衰之貌。“谩簪”二句:黄菊乃重阳典俗,“菊花须插满头归”。漫不经心地簪菊花,花也应感到羞。这是反衬乡愁之意。楚天:南方的天空。白蓣:水中浮草名。红蓼:生于水中者名泽蓼或水蓼,开浅红色小花,叶味辛香。南浦:指分别的地方:南朝梁·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香笺”,即美好的书札;锦字:织锦上的字,指女子给丈夫的书信。晋代窦滔以罪徙流沙,其妻苏蕙,因思念丈夫,织绵为《回文旋图诗》以寄,后世常以此指妻子寄书丈夫,表达相思之情。碧云离合:出自南朝江淹《拟汤惠休怨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青鸟:传说西王母饲养的鸟,能传递信息,后世常以此指传信的使者。据《汉武故事》,西王母曾令青鸟传书。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宛敏灏 等撰 .宋词鉴赏辞典 (上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年 :669-672 . 2、 杨宗义 .宋词三百首详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 :142-143 . 3、 宋词三百首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11 .

少年游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含羞倚醉不成歌。

纤手掩香罗。

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

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

相见时稀隔别多。

又春尽、奈愁何。

初见嵩山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

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

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初见嵩山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

而第二句中“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

“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

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落笔。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

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

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

  第二句宕开一笔,转而去写奔波中的一点安慰,晓畅的语言骤然拉近了诗人与山的距离。

青山的出现不仅使诗人得到精神的满足,更是一种自然流畅的情感寄托,吸引读者同诗人一样抬头绰望。

所谓”近山而志高”,在这里,诗人对青山的亲近实际上就是对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的亲近,也是对含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亲近。

  第三句“日暮北风吹雨去”,为嵩山的出场渲染了气氛。

“日暮”言天已傍晚,落日余辉中更见嵩山的深幽巍峨。

“北风吹雨去”,嵩山在风侵雨蚀后愈加清新朗润,但这只是诗人的想象,未见嵩山,心中已对嵩山的景象做了一番描摹。

诗人采用渲染的手法,为嵩山的出现展开序幕。

  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数峰清瘦出云来”,全诗只有这一句写嵩山,但诗境格外豁朗。

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它一出现便淡化了所有的背景,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因而深得作者的喜爱和赞美。

“出云来”三字抓住嵩山从云端现出的一刹那,表现出诗人的满足与喜悦,并紧扣“初见”二字。

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外化,寄予了诗人一定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

在这里,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至此,全诗感情达到最高潮,全诗平稳结束,却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篇诗作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

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

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

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

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

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

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

这首诗,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境界。

  从艺术技巧上看,该诗渗透着醒豁通透的人生态度,拥有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又将自己刚毅超脱的品行与之融为一体,是张耒诗风的全面写照。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1 2、 田军 等.中国古代田园山水边塞诗赏析集成.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964-965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名篇·宋诗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533

哲宗皇帝挽词四首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秦地蟠螭纽,细阳玉象光。

升歌陈备乐,信史记多祥。

夺邑公无怨,开边义侮亡。

威灵对三后,常在白云乡。

七夕歌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织成云雾紫绡衣,辛苦无欢容不理。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令一岁一相逢,七月七日河边渡。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匆匆离恨说不尽,烛龙已驾随羲和。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将泪作雨滂沱,泪痕有尽愁无歇。

寄言织女若休叹,......更多

读中兴碑 / 读中兴颂碑

作者: 张耒 朝代: 宋代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

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玉环: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县)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为了夺取她,先度她为女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

745年(天宝四年),李隆基正式册封她为贵妃。

妖血:女妖杨玉环的血。

安禄山反,唐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六军将士认为是杨玉环与其兄杨国忠扰乱纲纪,停止不发,并诛杀杨国忠,玄宗无奈,只好赐死杨玉环。

渔阳马:指安禄山叛军从渔阳(今河北蓟县一带)造反的战马。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这句是说,急奔万里的君王在蜀中忧伤衰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郭公:郭子仪,唐华州郑人。

玄宗时,参加武举考试获异等,累迁朔方节度使。

肃宗时,奋力平定安史之乱,功绩为中兴诸将之冠。

凛凛:使人敬畏的样子。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偃(yǎn):仰卧,引申为倒下。

这里指偃旗,即放倒军旗。

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初立七庙。

公元20年(王莽地皇元年)增为九庙,此后历朝皇帝皆立九庙祭祖。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元功高名:元,大。

元功高名,即功大名高。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水部:指元结,安史之乱后期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军,曾参加抗击史思明南侵而有战功,升任水部员外郎。

星斗文:谓元结的文章灿若星辰。

太师:指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草书,笔力遒婉。

他曾做过太子太师。

安禄山反,颜真卿全力讨贼,河朔诸郡共推为盟主。

龙蛇字:谓颜真卿的书法飞动劲健。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

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弃不收:弃,舍去,抛开,这里指水流去。

收,收取,收回。

不收,谓水不回头。

打碑:指拓印碑帖。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

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这首诗简述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史实,展示了中兴碑雄奇瑰伟的特色,赞颂了中兴功臣们为护国安民而鏖战沙场的崇高精神。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诗作,既凭吊古人,发百年兴废之感慨;

又自抒胸襟,表达了对元结、颜真卿无限景仰之情。

  此诗碑在浯溪东崖区,高、宽各110厘米,字大6至8厘米不等,行楷,姿媚遒劲可爱。

其诗题、姓名、书者和年月都已经变得模糊而难以辨认。

韩子苍疑此诗为秦观作(见《复斋漫录》),但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余游浯溪,观摩崖之侧有此诗刻石,前云:‘读中兴颂,张耒文潜’;

后云:‘秦少游书’。

”今石上尚隐约可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617181920 共14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