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兰庙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

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

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

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

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

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

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

“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

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

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

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

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

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

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

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

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49

登乐游原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

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

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

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秋思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题桃花夫人庙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

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细腰宫里桃花绽放一派艳丽清新,心念故国默默无语度过多少冬春。

细腰宫:指楚王宫。

《后汉书》:“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露:读lù。

脉脉:读mò mò。

无言:据《左传》载,息夫人被楚文王强纳夫人后.一直一言不发。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说到底息国灭亡究竟是因为何事?

可怜金谷园殉情的绿珠这坠楼人!

至竟:究竟。

息亡:息国灭亡。

缘:因为。

底事:什么事。

金谷坠楼人:指绿珠。

绿珠是西晋石崇的爱妾,石崇住在金谷园(洛阳附近)中,生活豪侈,歌妓很多。

当时赵王伦专政,赵王伦的亲信孙秀派人来向石崇要绿珠,石崇说:“绿珠是我所爱,不能送人。

”孙秀生气,于是矫诏逮捕石崇。

石崇被捕时,对绿珠说:“我现在为你得罪。

”绿珠说:“我就死在你面前以报答你。

”因自投楼下而死。

参考资料: 1、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3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0-681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这一联用诗歌形象概括了息夫人的故事。

这里没有叙述,事件是通过描绘的语言和具体意象表现的。

它是根据“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翻造的,也就间接指刺了楚王的荒淫。

这比直言楚宫自多一层含意。

息夫人的不幸遭遇,根源也正系于楚王的荒淫,这里,叙事隐含造语之中。

在这“楚王葬尽满城娇”的“细腰宫”内,桃花又开了。

“桃生露井上”本属成言(《宋书·乐志》),而“露桃”却翻出新的意象,似暗喻“看花满眼泪”的桃花夫人的娇面。

“无言”是事件中主要情节,古语又有“桃李无言”,这是另一层双关。

“无言”加上“脉脉(含情)”,形象生动,表达出夫人的故国故君之思及失身的悲痛。

而在无可告诉的深宫,可怜只有“无言”的桃花作她苦衷的见证了。

两句中,桃花与桃花夫人,景与情,难解难分,水乳交融,意境优美,诗味隽永。

  诗人似乎要对息夫人一掬同情之泪了。

及至第三句突然转折,由脉脉含情的描述转为冷冷一问时,读者才知道那不过是欲抑先扬罢了。

“至竟(到底)息亡缘底事?

”这一问是对息夫人内心创伤的深刻揭示,这一点在息夫人对楚王问中原有所表现,却一向未被人注意。

  末句从对面着墨,引出另一个女子来。

那就是晋代豪富石崇家的乐妓绿珠。

其事与息妫颇类,但绿珠对权势的反抗是那样刚烈,相形之下息夫人只见懦弱了。

这里既无对绿珠的一字赞语,也无对息妫的一字贬词,只是深情一叹:“可怜金谷坠楼人!

”然而褒贬俱在此中,令人觉得语意深远。

此外,直接对一位古代软弱女子进行指斥也不免过苛之嫌,而诗人把指责转化为对于强者的颂美,不但使读者感情上容易接受,也使诗意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它意味着:软弱的受害者诚然可悯,还不及敢于以一死抗争者令人钦敬。

  因此,此诗对人所熟知的息夫人故事重作评价,见解可谓新疑独到,同时又“不显露讥刺”,形象生动,饶有唱叹之音,富于含蓄的诗美。

揆之吴乔的两条标准,故宜称为咏史绝句的范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8-1090 2、 凌冰 蒋芸.唐诗断章绝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236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中 一作:衷)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中 一作:衷)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3 2、 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4-95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5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中 一作:衷)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

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

中:一作“衷”,指内心。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

芳草:象征贤者。

即:一作“始”。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睫在”句:用比喻批评白居易评价不公,发现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

长:一作“犹”。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得似:能像,能比得上。

张公子:指张祜。

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3 2、 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4-95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5

早行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

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

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

“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

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

“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

“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

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

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

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

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

“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

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

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

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

“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柳绝句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赠别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睦州四韵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1617181920 共4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