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山凯歌(六首选—)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乙丑元日大雪,自饮自醉,遂呼王山人过尚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元日独酌不成酡,穿林唤客雪中过。

三百六旬又过矣,四十五春如老何。

帻软渐知簪发少,兴豪那计酒筹多。

小园风景偏宜雪,缀柳妆梅有许窠。

入燕三首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董生抱利器,郁郁走燕赵。

贱子亦何能,飘然来远道。

行止本无常,譬彼云中鸟。

朝饮西园池,暮宿北林杪。

感事复怀人,生年苦不早。

欲吊望诸君,迹陈知者少。

垂首默无言,春风秀芳草。

¤

丙辰八月十七日与肖甫侍师季长沙公阅龛山战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白日午未倾,野火烧青昊。

蝇母识残腥,寒唇聚秋草。

海门不可测,练气白于捣。

望之远若迟,少焉忽如扫。

阴风噫大块,冷艳拦长岛。

怪沫一何繁,水与水相澡。

玩弄狎鬼神,去来准昏晓。

何地无恢奇,焉能尽搜讨。

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偿平生酒肉之饷富人

作者: 徐渭 朝代: 明代

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牧牛词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吊岳王墓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这首《吊岳王墓》作于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说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

  首联“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第一句是写景,岳飞惨死于奸佞之手,墓边的大树为其所感,树枝随风摇曳,纷纷奋然指向南方。

这是全诗中唯一写到诗人所见的岳飞墓的,尽管只此一句,却是极传神之处。

关于树枝南指,读者应以审美的目光借助想象去观照这一非现实却超越了现实的艺术境界。

这一境界是感动人心的,它寄托了诗人强烈的爱憎之情。

接下去“十年遗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凉之笔。

高启于岳飞墓前,望着树枝南指的大树,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于是无限悲愤,见于笔端。

  第三、四句“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官”,从文字上看,意思是说朝廷已经岳飞下了班师的命令,而韩世忠仍然投书斥军,表达其恢复之决心。

诗人在这里是以前一句写投降者的卖国苟安,后一句写抗敌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这一联是对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正直敢谏的朱云,另一个是被诬灭族的英雄韩信。

在这一联中;

诗人由岳飞被害想到朱云请上方宝剑铲除佞臣,想到汉高祖忘恩负义诬陷谋杀忠臣。

“每忆”两字,表露了对忠臣被杀的无限遗恨以及对这一事件的关心和哀叹,而“空嗟”两字,则表达了对杀害岳飞的高宗的愤慨。

这一联诗人的想象纵横驰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悲哀和感伤。

  末联“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诗人在岳飞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见远方宋代诸帝王的陵墓。

这两句看上去极白,但却写得空灵婉曲,含而不露。

既然“回首”又“不见诸陵”,那么要把不见之物——诸墓陵——写出来的原因就是诗人于栖霞岭上凭吊岳飞墓时,自然联想到了它——诸陵——这里像征着宋代王朝。

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诗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时惨死的英杰,而对那个朝代,那个朝代的君王则毫无怀念。

这一联是全诗的诗眼,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岳飞的痛恨。

诗人伫立于岳飞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强了此诗悲哀感伤的色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结客少年场行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结客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千金买得利匕首,摩挲誓许酬相知。

白马缦胡缨,行行人尽止。

朝游洛北门,暮醉秦东市。

感君在一言,不惜为君死。

朱家曾脱季将军,田光终酬燕太子。

君不见魏其盛时客满门,自言一一俱衔恩。

魏其既罢谁复见,养士堂中尘网遍。

始知结客难,徒言意气倾南山。

食君之禄有弗报,何况区区杯酒间。

结客不必皆荐绅,缓急叩门谁可亲。

屠沽往往有奇士,慎勿相轻闾里人。

送长洲周丞升吴县令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青山隔苑桥,改邑去非遥。

官食新添俸,民传旧布条。

稻花迎午放,荷叶待秋凋。

寂寞长洲路,空闻五瑀谣。

送孙主簿之德清孙善琴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山水匝秋城,君行思已清。

道逢迎吏拜,田杂戍人耕。

地远知边信,家贫称县名。

应携一琴去,相和长官鸣。

1617181920 共5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