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逸老致虚庵 文注赏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遗金满籯(yíng):语本《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籯:竹箱。
作:兴起,成为。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能与”二句:《东观汉记》载,梁商遇到灾年,就令仆人赶着牛车,米盐菜钱送给饥民,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留下。
《三国志·魏书》卷十《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孔融写给韦端的书信说:“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甚珍贵之。
”明月:指珍珠。
明珠出于老蚌,比喻佳子弟出于门庭。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宴坐:闲坐。
图画:一作“画图”。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观水观山:一作“观山观水”。
灵台:此指心。
这里暗用了神秀和慧能两首著名的《菩提偈》诗意。
末二句一作“莫将世事侵两鬓,小庵观静锁灵台”。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5-166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从诗中可知,胡逸老此人为人不慕荣利,雅有山水之趣。
黄庭坚在敬慕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高雅情怀。
诗人先发议论:诗书传家能使后代成才,而遗金满篓往往给子孙招来祸害。
这里用了韦贤的典故。
据《汉书·韦贤传》,韦贤号称邹鲁大儒,教育了四个儿子,都很有成就。
赞美了胡逸老的诗礼传家,显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
首联二句劈空而来,气势惊挺。
颔联承上,进一步赞美庵主的仁爱之心。
说他在灾年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和气必能致祥,后代必得佳子弟。
这里用了韦康、韦诞兄弟的典故。
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孔融赞扬韦端的两个儿子韦康与韦诞为一双明珠。
诗人意谓,胡逸老必能像韦端那样,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
颈联转到正面写致虚庵。
白天闲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一幅幅图画映出;
入夜倚于窗前,只觉风雨飒飒而来。
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诗评家认为这两句“奇”。
之所以奇,是因为:第一,化静为动。
将致虚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动态描写。
“出”、“来”二字,将山水写活。
第二,化实为虚。
什么样的“画图”,尽可让读者去想象;
夜来风雨是隔窗听到,并非眼见,也是虚写实事。
第三,情景交融。
五句写视觉,六句写听觉,整联都有能视能听的主体存在。
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
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与前两联一脉相承。
只不过前两联是直叙,这里是衬托。
尾联总收全诗,照应开头。
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现于心目之前。
而山水的清淑之气又能涤荡肠胃,使此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
这里一方面说胡逸老,另一方面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
参考资料: 1、 朱明伦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63
菩萨蛮 文
蝶恋花 文
浣溪沙 文
诉衷情 文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文翻译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
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参考资料: 1、 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 八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第399页 2、 (宋)黄庭坚,(宋)秦观著.黄庭坚词集 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48页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193页
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孔窍:心。
典出《庄子》“僬忽凿窍”之寓言。
据《淮南子》:“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得眼:盲而重见光明。
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了:完成。
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谛。
无弦琴:未上弦的琴。
陶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南朝萧统《陶靖节传》)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
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单于调:曲调名。
水云:原指行脚僧,因其踪迹如行云流水而得名。
此指禅僧。
参考资料: 1、 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 八卷: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第399页 2、 (宋)黄庭坚,(宋)秦观著.黄庭坚词集 秦观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48页 3、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黄庭坚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193页
逍遥乐 文
春意渐归芳草。
故国佳人,千里信沈音杳。
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极目危栏斜照。
梦当年少。
对樽前、上客邹枚,小鬟燕赵。
共舞雪歌尘,醉里谈笑。
花色枝枝争好。
鬓丝年年渐老。
如今遇风景,空瘦损、向谁道。
东君幸赐与,天幕翠遮红绕。
休休,醉乡岐路,华胥蓬岛。
虞美人(至当涂呈郭功甫) 文
木兰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麦 文
西江月 文
月,小舟坐水眠空。
雾窗春色翠如葱。
睡起云涛正拥。
¤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
玉笺佳句敏惊鸿。
闻道衡阳价重。
”次韵酬之。
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色雨园葱。
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等秋鸿。
处处春山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