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红·绀云分翠隆蹉丝 文
折桂令·崔徽休写丹青 文
【商调】集贤宾_咏柳忆别恨 文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代
咏柳忆别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
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
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
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
一双锦鸠。
何处忘忧?
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
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
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
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更多
折桂令·罗浮梦里真仙 文
双调·水仙花 文
【中吕】红绣鞋_竹衫儿并刀 文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代
竹衫儿并刀剪龙须为寸,玉丝穿龟背成文,襟袖清凉不沾尘。
汗香晴带雨,肩瘦冷搜云,是玲珑剔透人。
浃背全无暑汗,曲肱时印新瘢,衬荷花落魄壮怀宽。
挹风香双袖细,披野色一襟团,满身儿窥豹管。
书所见脸儿嫩难藏酒晕,扇儿薄不隔歌尘,佯整金钗暗窥人。
凉风醒醉眼,明月破诗魂,料今宵怎睡得稳。
泊皋亭山下石骨瘦金珠窟嵌,树身驰璎珞褴襂,秋影秋声绕蓬龛。
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
【正宫】醉太平_题情离情厮 文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代
题情离情厮禁,旧约难寻。
落红堆径雨沉沉。
锁梨花院深。
瘦来裙掩鸳鸯锦,愁多梦冷芙蓉枕,髻松钗落凤凰金,险掂折玉簪。
乐闲链秋霞汞鼎,煮晴雪茶铛。
落花流水护茅亭,似春风武陵。
唤樵青、椰瓢倾、云浅松醪剩,倚围屏、洞仙酣、露冷石床净,挂枯藤。
野猿啼、月淡纸窗明,老先生睡醒。
渔樵闲话柳穿鱼旋煮,柴换酒新沽。
斗牛儿乘兴老樵渔,论闲言怅语。
燥头颅束云担雪耽辛苦,坐蒲团攀风咏月穷活路,按葫芦谈天说地醉模糊。
入江山画......更多
小桃红·春闺怨 文
折桂令·客窗清明 文翻译赏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代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79页
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窄索:紧窄。甚:甚是,正是。檐牙:檐角上翘起的部位。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79页
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
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此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越调】天净沙_即事笔尖扫 文
作者: 乔吉 朝代: 元代
即事笔尖扫尽痴云,歌声唤醒芳春。
花担安排酒樽。
海棠风信,明朝陌上吹尘。
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胧,薄幸虽来梦中。
争如无梦,那时真个相逢。
隔窗谁爱听琴?
倚帘人是知音,一句话当时至今。
今番推甚,酬劳凤枕鸳衾。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