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枝花_赠朱帘秀轻 文
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 文
第一折(冲末王员外同旦儿、净家童上)(王员外云)耕牛无宿料,仓鼠有余粮。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自家汴梁人氏,姓王,名荣,字彦实。
嫡亲的两口儿,浑家刘氏。
我在这汴梁城中开着个解典库,家中颇有资财,人口顺呼唤作王员外。
此处有一人姓裴,名度,字中立。
他母亲是我这浑家的亲姐姐,不想他两口儿都亡化过了。
谁想此人不肯做那经商客旅买卖,每日则是读书;
房舍也无的住,说道则在那城外山神庙里宿歇。
大嫂!
(旦儿云)员......更多
【双调】大德歌(六首) 文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 文
一折【仙吕】【点绛唇】织履编席,能勾做大蜀皇帝,非容易。
官里旦暮朝夕,闷似三江水。
【混江龙】唤了声关、张二弟,无言低首泪双垂;
一会家眼前活现,一会家口内掂提。
急煎煎御手频捶飞凤椅,扑籁籁痛泪常淹衮龙衣。
每日家独上龙楼上,望荆州感叹,阆州伤悲。
【油葫芦】每日家作念煞关云长、张翼德,委得俺宣限急。
西川途路受驱驰,每日知他过几重深山谷,不曾行十里平田地。
恨征马宛四只蹄,不这般插翅般疾;
踊虎躯纵彻黄金辔,......更多
杂剧·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文
楔子(外扮石府尹引张千上,诗云),少小知名达礼闱,白头犹未解朝衣。
年来屡上陈情疏,怎奈君恩不放归。
老夫姓石名敏,字好问。
幼年进士及第,随朝数载,累蒙擢用。
谢圣恩可怜,除授济南府尹之职。
我有个同窗故友,姓韩名辅臣。
这几时不知兄弟进取功名去了,还只是游学四方?
一向音信杳无,使老夫不胜悬念。
今日无甚事,在私宅闲坐。
张千,门首觑者,若有客来时,报复我知道。
(张千云)理会的。
(末扮韩辅臣上,诗云)流落天涯又......更多
(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 文
大德歌·春 文翻译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
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
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
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参考资料: 1、 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3-74 . 2、 李汉秋 李永祜 .元曲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5-16 .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xù)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xián)泥。
春天的杜鹃叫了,好像在说“不如归去”。
你走的时候说是春天就回来,而今春已到,却不见你的踪影。
近日才几天面色已显得枯槁瘦弱,憔悴多了。
等了整整一个春天,九十个日夜啊,却一点消息也没等到;
而旧时檐前燕子早已归来,忙忙碌碌地营巢筑窝干得多欢!
子规啼,不如归:子规啼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容易引起离人的乡愁。
憔悴:疲惫没有精神。
鱼雁:书信的代称。
则见双燕斗衔泥:只见一对对燕子争相衔泥筑巢。
斗:竞相,争着。
参考资料: 1、 王学奇 等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73-74 . 2、 李汉秋 李永祜 .元曲精品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2 :15-16 .
大德歌·冬景 文翻注译赏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
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chā):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zào)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chā)。
大雪粉白光华,像飞舞的梨花,遮住了郊野三三两两的农家。
雪花密密层层的漂洒堪描堪画。
看那稀疏的树林上鸣叫着晚归的寒鸦。
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
”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
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
作者饱蘸着热爱之情,写出了雪花的形状和神态。
着一“舞”字,说明北风吹紧。
作者仰视天空,雪花纷飞,弥漫天际,为下文写具体的景物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北风吹扫,扬起雪粉,烟雾笼罩,仍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
此言久久平视之景。
“四五家”,作者没有确指,说明烟雾之大,难以辨认清楚,联系下句这是傍晚黄昏时的景色。
在此,作者既写出了冬天的特色,又写出了傍晚的特点。
“密洒堪图画。
”“堪”,值得。
雪花稠密地飘洒下来,是值得描形写画的。
此句总结以上二句,远望烟村雪景,银装素裹。
下面三句写近景。
“看疏林噪晚鸦。
”看,那傍晚归巢的乌鸦,在稀疏的树林中正噪闹着,是准备栖息。
着一“看”字引起下文。
疏林,稀疏的树林,叶落树疏,冬之景也。
“噪”,说明乌鸦之多。
乌鸦的叫声,引起作者的注意,引起作者无限情思。
正因为疏林,所以看得清楚乌鸦。
作者在此用景取色是高明的:在白色的底子上只有疏林,再“着”上黑色的乌鸦,使得景物更醒目,更引人注意。
黑色为冷色,而乌鸦的叫声很凄惨,显得荒凉,这样就给整个画面带来荒凉之感。
“黄芦掩映清江下。
”“清江”,泛指而非实指,言江水之清。
黄色的芦花倒映在水里,形成一条黄橙色的彩带,给这荒凉环境带来了几分温馨和一丝快意。
黄色为暖色。
北风的吹拂,江岸边的黄芦在清江白景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摇曳多姿。
“斜缆着钓鱼艖。
”那岸边泊着一叶钓鱼舟,独览着一清江之景。
作者勾画出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清远意境。
船泊在岸边,说明天气太晚,渔夫已归家,这样使环境更显得宁静。
作者摄景“钓鱼艖”,描绘出了人活动的足迹,给荒凉宁静的环境增加了生机和魅力,同时给人以期待和希望。
这首小令,作者通过对“冬景”的描绘,曲折地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
大雪纷飞,是冬季的天气特征,冬是一年之末,雪是雨的回归。
作者虽将雪喻作“粉华”、“梨花”,而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饱含着作者的无限辛酸。
取景“噪晚鸦”和“钓鱼艖”,这种酸楚不觉溢于言表。
自然界里的乌鸦飘泊了一天,正在聚集归巢,准备度过安宁之夜。
而作为人——渔夫,也归家了,唯独作者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原野中默默地领受这一切,无限凄凉,无限感慨。
这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是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和思想积累的。
由于社会的影响,读书人没有出路,作者长年漂泊在外,生活毫无安宁,自然向往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看到归巢的“晚鸦”和渔夫归去留下的“钓鱼艖”,自然而然想到自己它(他)们有归,为何自己无归?
这种诘问是对元政府野蛮种族歧视政策的控诉,同时也为一代文人发出带着血泪凄凉的感叹。
作者这种造语取境正如贯么石在《阳春白雪序》中所说:“适如少美恰怀,使人不忍对殢”。
小令前四句写大雪漫天飞舞的迷离景色,说明野外的扑朔迷离,依稀难辨,远景的衬托,同时透视出作者赞叹之情,境界开阔,层次分明。
后三句,精心摄取几个近景:“晚鸦”、“黄芦”、“钓鱼艖”一目了然,同时层次清楚:岸上、岸边、水中,三层由高及低,层次清晰,形色鲜明。
前四句朦胧,后三句明晰,把朦胧的远景和明晰的近景紧密配合,使得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鲜明,而近景中又分三层,富有空间层次感和画面的立体感;
白中有寒鸦,一分荒凉;
黄芦掩映,色彩富有质量感,给人温馨;
渔舟斜缆,安详静谧,给人以想象:雪过天霁,照样下江捕鱼,表达了作者对安闲稳定的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个画面给人种寒而不冽、淡而有味之感,正是件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参考资料: 1、 潘峰.寒而不冽 淡而有味——关汉卿小令《冬景》赏析.阅读与写作,2003,06.
大德歌·冬 文翻注译赏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
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
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
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大雪纷飞,掩蔽重门,不由得人不断魂,消瘦憔悴得有如江梅而失去往日之风韵。
抬眼望去,哪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来理睬与慰问?
好一个面容憔悴翘首远望的凭栏人!
断魂:形容人极度悲伤。
江梅:暗用梅妃之典。
梅妃,唐玄宗的妃子,本姓江,因爱梅,玄宗赐名梅妃。
韵:风韵。
那里:即哪里。
此句是写思妇遥望远处的景象。
“好一个”句:意谓思妇在大雪纷飞中倚着楼栏,面容憔悴地翘望远人的归来。
凭阑,即凭栏。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这支小令,多半内容反映的是闺中少妇绝望的心情。
开头两句“雪纷纷,掩重门”,点明季节,说年冬腊月,大雪纷飞,造成交通阻塞的困难,远行人就更不易归来了,少妇不能不为之心碎。
在这个时候,要表露少妇的感情再也容不得半点含蓄,因此第三句接着直抒胸臆,明白写出了“不由人不断魂”的惨痛句子。
第四句“瘦损江梅韵”,以梅妃的故事作比,表明思妇由于怀念远方丈夫而变得削瘦,失去了往昔的风韵。
第五句“清江江上村”,是化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词句的意境,进一步表现少妇的孤寂与悲痛之情。
第六句“香闺里冷落谁瞅问”,是少妇发出无可奈何的慨叹。
小令的重点句则是最后的“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在大雪纷飞,家家紧闭重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冒雪凭栏遥望远方归人。
在漫天风雪中,惟有她依栏远望、凝思,表达思念之情的深沉严冬都封杀不了。
“好”字意义双关,下得非常妙,它似是修饰“憔悴”,用作甚辞,有“很”“太”等意,寄寓着作者深厚的同情,但也有更多的赞赏之意。
此句一扫上文所言绝望的情绪,显示出一个少妇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强的性格。
有此一句,才显出此曲的精妙之所在,它可以使全篇的消沉气氛为之一振。
此曲在结构上,采用的是前后矛盾对立的写法。
前面几句极写少妇的绝望心情,经彩笔左涂右抹,色调越来越浓,似乎已经绝望到底,而最后一句,则急转直下,一反常态。
这样,先抑后扬,更富有吸引人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