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文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忘经济日,不惮沍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晚春卧病寄张八 文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
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
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
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
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
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薄申屠少府① 文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文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文翻注译赏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闻 一作:听)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闻 一作:听)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暝(míng)闻猿愁,沧(cāng)江急夜流。
(闻 一作:听)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
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
《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 还将两行泪,遥(yáo)寄海西头。
遥寄:远寄。
海西头:指扬州。
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暝(míng)闻猿愁,沧(cāng)江急夜流。
(闻 一作:听)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
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
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
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
《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 还将两行泪,遥(yáo)寄海西头。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遥寄:远寄。
海西头:指扬州。
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闻 一作:听)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
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
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
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
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
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
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
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
维扬,扬州的古称。
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
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
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
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
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
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
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
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
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
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
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
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
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
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
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
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
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
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
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
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
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
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
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
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文翻注译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才子:指袁拾遗。
江岭:江南岭外之地。
岭,这里指大庾岭。
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
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梅花早:梅花早开。
北:一作“此”。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才子:指袁拾遗。
江岭:江南岭外之地。
岭,这里指大庾岭。
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
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梅花早:梅花早开。
北:一作“此”。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
初秋 文翻译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不觉:不知不觉。
初秋:立秋左右。
清风:清凉的风。
习习:微风吹的样子。
重:再次。
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晚泊浔阳望庐山 文翻注译赏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挂席:张帆。
郭:外城。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挂席:张帆。
郭:外城。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
精舍,僧人所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
诗的起势高远。
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
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
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
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
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
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
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
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
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
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
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
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
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
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
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
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
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文翻注译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村野小童扶着醉步蹒跚的老翁,山间的鸟儿欢叫助人高歌。
如此清爽幽静、怡然自得的境界,使人游赏忘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芰:菱角。
两角的是菱,四角的为芰。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云:助词,无实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
芰:菱角。
两角的是菱,四角的为芰。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村野小童扶着醉步蹒跚的老翁,山间的鸟儿欢叫助人高歌。
如此清爽幽静、怡然自得的境界,使人游赏忘返。
云:助词,无实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彭蠡湖中望庐山 文翻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参考资料: 1、 谈会金编注.庐山东、西林寺历代诗选.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130-131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