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 文
村居 文翻注译赏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
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2、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65
水绕陂(bēi)田竹绕篱,榆(yú)钱落尽槿(jǐn)花稀。
陂田:水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两两:成双成对。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2、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65
水绕陂(bēi)田竹绕篱,榆(yú)钱落尽槿(jǐn)花稀。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
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陂田:水田。
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两两:成双成对。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2、 黄瑞云.两宋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65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
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
这首诗采用远近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平面。
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
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
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
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
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
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
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
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
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
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
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
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
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00-301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2-83
朝中措(清遐台饯别) 文
卖花声·题岳阳楼 文翻注译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
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
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
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
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
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261 .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
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
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危:高。
长安:此指汴京。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261 .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
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
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
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
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
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
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
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危:高。
长安:此指汴京。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261 .
打麦 文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卖花声·木叶下君山 文
江神子/江城子 文
七朝文物旧江山。
水如天。
莫凭栏。
千古斜阳,无处问长安。
更隔秦淮闻旧曲,秋已半,夜将阑。
争教潘鬓不生斑。
敛芳颜。
抹么弦。
须记琵琶,子细说因缘。
待得鸾胶肠已断,重别日,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