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诸生作雪中探梅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野梅消息近,踏冷访林端。

东阁尊空满,南枝雪半残。

疏条未禁笑,真态欲欺寒。

后夜花应好,仍勤束火看。

喜晴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求晴而得晴,老子不胜喜。

夜间屋瓦声,如疾痛在己。

通宵遂无寐,落势殊未已。

禾头卧沙泥,便恐欲生耳。

谓天为不仁,春夏雨如彼。

即今孰主张,秋潦更如此。

垂成又败之,天意定不尔。

果如吾所料,林杪风忽起。

玄云走四山,白日行万里。

腰镰知几家,持杵者谁子。

欢声田野间,乐事图画里。

使君经旬忧,杯酒为一洗。

官仓不须问,百室既盈止。

作诗告同僚,可以贺我矣。

雪晴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衾裯一夜冷于冰,雪事心知作得成。

自起穴窗看不见,却来欹枕听无声。

下床走报童心喜,开户惊呼老眼明。

晴日垂檐白银塔,怪奇亦复可怜生。

苏秀道中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

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

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

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 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2009-10-1 :第178页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苏秀:苏,今江苏苏州。

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苏:指干旱后的稻苗因雨水复苏了。

一夕骄阳转作霖(lín),梦回凉冷润衣襟。

骄阳:猛烈的阳光。

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梦回:从梦中醒来。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 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2009-10-1 :第178页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苏秀:苏,今江苏苏州。

秀,秀州,今浙江嘉兴。

苏:指干旱后的稻苗因雨水复苏了。

一夕骄阳转作霖(lín),梦回凉冷润衣襟。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

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

骄阳:猛烈的阳光。

霖:一连数日的大雨。

梦回:从梦中醒来。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

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

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望岁:盼望丰收年成。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 潘裕民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2009-10-1 :第178页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

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

时为浙西提刑任上。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颈联承“且喜”句。

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

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

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

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

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大雨苗苏,喜而有作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三衢道中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参考资料: 1、 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 .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3-1 :第591-592页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 参考资料: 1、 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 .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3-1 :第591-592页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 参考资料: 1、 陈衍 选编,沙灵娜,陈振寰 译注 .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3-1 :第591-592页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12(2012.7重印) : 第798-799页 .

{外匚内赣}甕酒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吴侬饼曲成村酒,所取何尝议升斗。

一杯未尽朱颜酡,过若茅柴那得久。

官酤私酿同一律,竟识吾家新酝否。

近持方法报山妻,入眼从来未曾有。

旧时菽麦真其父,秫稻麦和以为母。

甕头又戴老瓦盆,墐塞四旁如户牖。

数朝已办糟床注,不论清浊皆可口。

欣然一笑谓山妻,慎勿轻传殆天授。

答云妙处须心得,纵有此方无此手。

请君痛饮当解酲,贤哉大胜刘伶妇。

书徐明叔访戴图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小艇相从本不期,剡中雪月并明时。

不因兴尽回船去,那得山阴一段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玉露金波不可孤,相瞻今夕定何如。

氛埃未净雨湔洗,阴翳小留风扫除。

丹桂看来元了了,白榆种得许疏疏。

一杯浊酒非难事,未有新诗报答渠。

北垞

作者: 曾几 朝代: 宋代

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

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

12345 共4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