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春云结暮阴,侍坐捧离襟。

黄绶轻装去,青门芳草深。

十年尘右职,三径寄遐心。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送信安刘少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相看结离念,尽此林中渌。

夷代轻远游,上才随薄禄。

参卿滞孙楚,隐市同梅福。

吏散时泛弦,宾来闲覆局。

襟情无俗虑,谈笑成逸躅。

此路足滩声,羡君多水宿。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

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

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

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

愧非超旷姿,循此跼促步。

笑言思暇日,规劝多远度。

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

伊予多昧理,初不涉世务。

适因拥肿材,成此懒慢趣。

一身常抱病,不复理章句。

胸中无町畦,与物且多忤。

既非大川楫,则守南山雾。

胡为出处间,徒使名利污。

羁孤望予禄,孩稚待我餔.未能即忘怀,......更多

六府诗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金罍映玉俎,宾友纷宴喜。

木兰泛方塘,桂酒启皓齿。

水榭临空迥,酣歌当座起。

火云散奇峰,瑶瑟韵清徵。

土梗乃虚论,康庄有逸轨。

穀成一编书,谈笑佐天子。

故太尉兼中书令赠太师西平王挽词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翊戴推元老,谋猷合大君。

河山封故地,金石表新坟。

剑履归长夜,笳箫咽暮云。

还经誓师处,薤露不堪闻。

古乐府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风光澹荡百花吐,楼上朝朝学歌舞。

身年二八婿侍中, 幼妹承恩兄尚主。

绿窗珠箔绣鸳鸯,侍婢先焚百和香。

莺啼日出不知曙,寂寂罗帏春梦长。

玉台体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参考资料: 1、 江延秋 .国学经典导读 唐诗三百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9 :145页 .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xǐ)子飞。

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gǎo)砧(zhēn)归。

铅华:指脂粉。

藁砧:丈夫的隐语。

参考资料: 1、 江延秋 .国学经典导读 唐诗三百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9 :145页 .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xǐ)子飞。

昨晚我裙带忽然松弛解开,早晨又看见蟢子双双飞来。

蟢子:小蜘蛛脚长者,俗称蟢子。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gǎo)砧(zhēn)归。

要赶紧描眉擦粉梳妆打扮,莫非是我的丈夫快要回来。

铅华:指脂粉。

藁砧:丈夫的隐语。

参考资料: 1、 江延秋 .国学经典导读 唐诗三百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9 :145页 .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皆在“撰录艳歌”,徐本人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作者,故后多以玉台体指言情纤艳之作。

权德舆此诗标明“玉台体”,也是此类诗作。

但他写得感情真挚,朴素含蓄,可谓俗不伤雅,乐而不淫。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两种喜兆接连出现。

  “昨夜裙带解,今朝蝽子飞。

”前句写这位女子昨夜裙带自解,后旬写今天早上这女子又看见长脚的蜘蛛飞来了。

裙带自解是夫归之兆,蟢子飞也是喜兆,于是这女人满心欢喜,认为丈夫真的要回来了。

蟢子飞,据刘勰《新论》:“野人见蟢子飞,以为有喜乐之瑞。

”诗人通过对两种喜兆的描写,把小女子那种急切、思念、惊喜的复杂心理展现得极为生动、传神,让人玩味。

  诗的后两句写女子对喜兆的反应。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铅华,脂粉。

莫是,莫不是。

句意为:赶紧涂脂抹粉打扮一下吧,恐怕丈夫真的要回来了。

藁砧,即稿砧,是丈夫的隐称。

周祈《名义考》卷五:“古有罪者,席稿伏于椹(帖)上,以铁斩之。

言稿椹则言铁矣,铁与夫同音,故隐语稿椹为夫也。

”这女子见喜兆后的激动心态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得是多么细致入微。

  然而这女子的丈夫回来没有?喜兆有没有应验?这位女子最终是欢喜还是失望?诗中并没有交代。

诗人只是抓住了这女子思夫的一瞬间进行渲染,把这女子的思夫之情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尽之意读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联想。

  这首诗,文字质朴无华,但感情却表现得细致入微。

象“裙带解”、“蟢子飞”,这都是些引不起一般人注意的小事,但却荡起了女主人公心灵上无法平静的涟漪。

诗又写得含蓄而耐人寻味。

丈夫出门后,女主人公的处境、心思、生活情态如何,作者都未作说明,但从“铅华不可弃”的心理独白中,便有一个“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通篇描摹心理,用语切合主人公的身分、情态,仿旧体而又别开生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大全集》编委会 .唐诗鉴赏大全集 珍藏本 :中国华侨出版社 , 2010 .

江城夜泊寄所思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路程遥远还没有到达,我放下了船桨将船停靠在环曲的水池边。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睡在塘中的船上,感觉到阵阵寒意,才知道天气寒凉得更早了。我怀揣着愁思睡不着觉,觉得夜更长了。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远处的钟敲响了,我看见有人在用木棒捣衣了。月亮将要隐去,天已经泛亮了。 此夕相思意,摇摇不暂忘。现在我的相思之情,在旅途的颠簸中,没有片刻消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月夜江行 / 旅次江亭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

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

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

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

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

下一句,“浩露”,即繁露。

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

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

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

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

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

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

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

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

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

“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

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

下一句,“鸣琴”,即琴。

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

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

“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

“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

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

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

然而,还不仅如此。

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

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

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6-427页

诫言

作者: 权德舆 朝代: 唐代

言之或未行,前哲所不取。

方寸虽浩然,因之三缄口。

12345 共3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