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涧饮寺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百年如梦竟何成,白发重来此地行。

还似萧郎许玄度,再看庭石悟前生。

怀古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牧童词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早晨去放牛,赶牛去江湾。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傍晚去放牛,赶牛过村落。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披着蓑衣走在细雨绵绵的树林里,折支芦管躺在绿草地上吹着小曲。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来咬牛犊。

参考资料: 1、 http://baike.baidu.com/item/牧童词/3767935

朝(zhāo)牧牛,牧牛下江曲。

朝:早晨;

日出的时候。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suō)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荷:披着,背上。

蓑:蓑衣,用草或棕编的防雨用具,类似于雨衣。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

茎直立,三棱形。

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

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

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

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乱插蓬蒿(hāo)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dú)。

蓬蒿:“茼蒿”的俗称。

黄犊:小牛。

参考资料: 1、 http://baike.baidu.com/item/牧童词/3767935

岳阳别张祜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

鹿鸣猿啸虽寂寞, 水蛟山魅多精神。

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

半夜州符唤牧童,虚教衰病生惊怕。

巫峡洞庭千里馀, 蛮陬水国何亲疏。

由来真宰不宰我,徒劳叹者怀吹噓. 霸桥昔与张生别,万变桑田何处说。

龙蛇纵在没泥涂, 长衢却为驽骀设。

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

洛下诸生惧刺先,乌鸢不得齐鹰鹞。

岳阳西南湖上寺, 水阁松房遍文字。

新钉张生一首诗,自馀......更多

杂曲歌辞。竹枝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

下牢戍口初相问,无义滩头剩别离。

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

昭君溪上年年月,独自婵娟色最浓。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濛江上子规啼。

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春风忆建溪。

题连云堡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由来天地有关扃,断壑连山接杳冥。

一出纵知边上事,满朝谁信语堪听。

题鹤林寺僧舍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参考资料: 1、 任新昌书,胡明军绘. 书画千家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11. 2、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强:勉强。

因过竹院逢僧(sēng)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参考资料: 1、 任新昌书,胡明军绘. 书画千家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11. 2、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强:勉强。

因过竹院逢僧(sēng)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参考资料: 1、 任新昌书,胡明军绘. 书画千家诗.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5.11. 2、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

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

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

“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

诗人来这里干什么?

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

“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

“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

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

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又得浮生半日闲”,点睛之笔。

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

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

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参考资料: 1、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2、 杨鸿儒编著. 唐代绝句评译 上.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6.11

柳枝词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

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

再宿武关(一作从秦城回再题武关)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葺夷陵幽居

作者: 李涉 朝代: 唐代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朿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12345 共1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