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侯子云溪上晚步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人入溪园自掩门,溪流新落两三痕。

杖藜紫菊霜风径,送眼丹枫夕照村。

行住忽然忘近远,阴晴未肯定寒暄。

多时不出今聊出,牧子樵儿一笑喧。

驾幸聚景晚归有旨,次日歇泊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身在长安梦故山,故山未去且长安。

落红满地莫教扫,新绿隔墙聊借看。

竹叶劝人行乐事,榴花为我遣春寒。

赐休又得明朝睡,不问三竿与两竿。

过鼓鸣林小雨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淅淅船篷雨点声,疏疏江面縠纹生。

石峰斗起三千丈,身在假山园里行。

昼倦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睡眼蒙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

狸奴桑自双双戏,忽见人来走似獐。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山穷喜见一平川,不似林中不识天。

只出此山灾便散,何须更问小行年。

夜泊平望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夜来微雪晓还晴,平望维舟嫩月生。

道是烛花总无恨,为谁须暗为谁明。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慈利监税二首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素王开国道无臣,一牓春风放十人。

莫羡牓头年十八,旧春过了有新春。

初秋行圃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zhǐ)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形容距离很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初秋在园子里散步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听来咫(zhǐ)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

形容距离很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这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古诗。

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

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插秧歌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

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

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

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

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

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

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

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

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初夏睡起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代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2345 共3647条